高质量工科人才标准的再思考--同济大学研究生培养国际合作中的对话与启示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质量人才培养历来被视作能力的培养,但能力概念的理解一直出现偏差。通过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的直接对话与反思,认为高质量工科人才的标准应该首先定位在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它是实现工程创新的基本前提,而学科交叉培养可以是实现这种转型的手段。
其他文献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视实践和应用,以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如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十分重要。作者结合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就培养和研究生招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
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的设计必然要受大学组织的特点、管理制度的实施目的、研究生培养过程规律与研究生的行为特点等客观要求的制约。要制定良好的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需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制度要符合组织的特性;制度要符合伦理性、正义性的要求;制度应合理兼顾和平衡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并得到普遍认知。同时,提出了研究生管理制度的创新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之间的衔接,是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导向之一。在充分叙述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发展历史和纺织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发展历史和现状,我国相关专业学位类别(工程领域)与相应职业资格认证衔接现状,以及实际开展部分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学位和职业资格之间的异同,论述二者之间的衔接机制,并给出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提高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是“211工程”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之一。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拔尖人才为目标,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导向,天津大学在“211工程”三期建设期间,通过重点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努力,大力加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平台建设,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环境,促进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天津大学充分考虑专业学位的特点,以“双导师制”培养理念为指导,通过建立、健全涵盖校内外导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考核和培训机制,成立由校内外专家参与的专业学位委员会等措施,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全日制工程硕士是较早设立的专业学位类型,由于涉及的领域较宽泛,在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具有较强的示范性。通过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提升模式的研究,对所有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较强借鉴意义和辐射作用。论文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并结合实际需求,提出建立以行业为背景、质量为核心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通过对不同行业背景下的工程硕士培养理念的建立、培养目标的明确和培养模式的设计,明确未来工程硕士研
本文撷取我国博士生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因素,通过对全国十所高校100名博士生导师的调查和选择性访谈研究,从博士生导师视角调查和分析了我国博士生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和基本制度。发现尽管目前在高校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培养和管理制度,但在创新观念、学术环境、导师素质与管理、条件与环境、博士生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获得了初步结论与思考。
通过分析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发现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存在战略规划不合理、组织机构不协调、规章制度不完备、考核体系不健全、资助体系不得力和合作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提出了制定整体战略规划、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体制、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增加经费资金支持、加大项目宣传力度等发展对策。
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开展的时间有限,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培养环节均存在不足,不能够完全符合社会的需求。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存在着一些漏洞,学生动手能力偏低,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着重就双向延伸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展开研究与探讨,为进一步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的教学质量、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力做一些铺垫。
就学制、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培养环节、课程设置、论文要求等方面对这几所学校的环境工程专业进行比较,以比较中美工科研究生培养的异同。与同济等中国高校相比,美国大学工科研究生培养目标很高,研究方向侧重于强项和特色,没有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课程体系比较灵活,独立研究课、特别专题课、研讨会报告课、前沿课比较多,多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提问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手段,课程要求较高,对于学位论文和答辩要求形式上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