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董寨自然保护区发冠卷尾拆巢行为的初步观察

来源 :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鸟类在繁殖过程中的拆巢行为(nest destruction behavior)迄今仅有少数报道。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工作期间,我们在发冠卷尾(Dicrurus hottentottus)上发现了这种奇特的行为。为此,我们于2007年6月~8月,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云保护站(N31.94891°,E114.25495°)对发冠卷尾的拆巢行为进行了观察。发冠卷尾在研究区是一种夏候鸟,年繁殖一窝。野外共观察巢15个,其中自然繁殖成功巢13个,繁殖前期弃巢1个,人为悬挂实验巢1个,累计观察729.85h。观察发现,幼鸟离巢后发冠卷尾的成鸟仍时常回巢并有拆巢行为。对13个自然繁殖成功巢的观察中共记录到回巢行为56次,其中确切的拆巢行为发生频次为0.053±0.029次/h(n=13),占总回巢次数的41.7l%。记录到的每天的回巢行为发生于6:04~19:37之间,上、下午回巢次数分别为0.116±0. 176次/h(n=13)、0.028±0.036次/h(n=12;)。幼鸟离巢25天内,记录至有拆巢行为的巢占总数的92.3%(n=13,指自然繁殖成功巢)。发冠卷尾拆巢个体的身份、该行为在各地种群中是否普遍存在以及这种行为在生态和进化上的意义等问题,尚需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一般认为,特别是鸡形目鸟类,在繁殖季节雄鸟具有占区鸣叫行为。海南山鹧鸪(Arborophila ardens)为雌雄同型的鸡形目鸟类,有关其繁殖行为尚未有研究。2006年3-7月,在海南鹦哥
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极为常见的一种小型鸣禽。本文以武汉市区白头鹎的鸣唱为研究对象,采用运用Avisoft SAS-Lab Processing(德国)鸟声
在研究猎隼(Falco cherrug)生态习性的过程中,笔者还搜集了其他猛禽的繁殖资料。2006年5月14日,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卡拉麦里保护区,发现一雕(号鸟)(Bubo bubo)的巢,内有3
通过4年(2003-2007年)对福建菜屿列岛(23 4605"N-23□ 4901" N,117□3843"-117□4549"E)黄嘴白鹭Egretta.eulophotes的研究表明:(1)福建菜屿列岛是目前已知纬度最低的黄
许多鸟类的卵色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卵色变化的一个功能之一被认为与巢寄生有关。寄主巢内同一窝内卵色变化小而巢间变化大有利于识别外来的寄生卵。1999年和2001-2007年间,
湖北省鸟类资源信息系统是湖北省动物资源信息平台的一个子系统,包括湖北省鸟类信息数据库、湖北省濒危和保护鸟类数据库、湖北省药用鸟类数据库、信息交互平台、信息管理系
青藏高原常常被誉为"世界第三极"。栖息于青藏高原上的鸟类需要以独特的方式适应其恶劣的天气状况、不可预测的食物因素、较低的含氧量等。本研究通过采用标准化的捕获-处理-
海南孔雀雉隶属于鸡形目雉科孔雀雉属,是我国的特有种类,仅分布于海南省。由于缺少翔实的分类证据,它的准确分类地位,即:是灰孔雀雉的一个亚种还是独立的物种,目前仍有争议。
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隶属雀形目(Passeriformes)、鹎科(Pycnonotidae)、鹎属(Pycnonotus),是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常见鸟类。近几年来,在其原有分布区以北,陆续
海南山鹧鸪(Arborophila ardens)是仅分布于我国海南岛的特有鸟类,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本研究应用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