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来源 :抗真菌药物与真菌感染诊治研究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应用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经济效果.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自MEDLINE收集临床资料,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进行评价.结果:两种药物甲真菌病治愈率meta-分析显示:特比萘芬(73.05±16.73)和伊曲康唑连续用药(66.89±15.82)、冲击疗法(47.96±25.56),治疗费用特比萘芬(¥1420.80)和伊曲康唑连续用药(¥1731.6)、冲击疗法(¥865.80).结论: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成本效果比优于伊曲康唑.
其他文献
梗阻性黄疸是很多肝胆外科病人的首要或者主要症状,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治疗梗阻性黄疸是肝胆外科医生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本文就某院3年来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治疗体会进行了总结。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6年10月间我院手术治疗的33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其中Todani分型:I型28例,I型1例,Ⅳ型4例。结果: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9例,囊肿切开外引流术1例,囊肿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3例(9.1%,3/33),无手术相关死亡。本组平均
目的:探讨铜针治疗血管瘤临床应用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整形美容外科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铜针治疗体表血管瘤55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42例,蔓状血管瘤4例,混合性血管瘤9例.分别采用单纯铜针留置(29例)、铜针留置+瘤体缝扎(21例)、铜针直流通电(2例)、铜针留置结合平阳霉素注射(3例),术后随访3-12 个月.结果:50例行铜针治疗1次,5例铜针治疗2次,术后随访54例,失访1例.
目的:探讨铜针留置治疗血管瘤对血清铜及肝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我科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铜针留置治疗血管瘤50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40例,蔓状血管瘤3例,混合性血管瘤7例,分别采用单纯铜针留置(29例)、铜针留置+瘤体缝扎(21例)治疗,留置铜针10-45 枚/例,平均28枚,留置时间7天,对其中11例患者治疗前及留置铜针1、4、7天后血清铜含量及肝功能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
目的:探讨铜针留置治疗血管瘤对体内溶血及肾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我科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铜针留置治疗血管瘤50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40例,蔓状血管瘤3例,混合性血管瘤7例,分别采用单纯铜针留置(29例)、铜针留置+瘤体缝扎(21例)治疗,留置铜针10-45枚/例,平均28枚,留置时间7天,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其中3例患有治疗前及铜针留置1、4、7天后血清铜含量、肾功能及溶血相
目的:观察荆防汤治疗儿童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IgE、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患者按4:3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服用荆防汤,对照组服用盐酸西替利嗪片,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IgE、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影响,并做统汁学处理.结果:荆防汤组十天后愈显率明显高于西替利嗪组(P<0.05),降低血清IgE、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优
目的:麻黄在治疗中医皮肤外科疾病中发挥的特殊疗效.方法:通过观察门诊病人使用麻黄内服中药煎剂后观察疗效.结论:通过运用麻黄治疗皮肤外科疾病的临床研究和疗效观察,其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皆较好.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强扰速治疗顽固性扁平疣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74例顽固性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二组,治疗组46例,使用中药配合强扰速治疗,对照组28例,单用强扰速治疗,两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3.48%.对照纽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药配合强扰速治疗顽固性扁平疣疗效
一例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伴鳞状细胞癌.患者男,40岁,躯干、四肢泛发淡红色斑丘疹31年,左颞部结节破溃不愈2个月.皮肤病理检查:左大腿部皮损示表皮颗粒层细胞空泡化,真皮浅层见散在的炎细胞浸润.左颞部皮损见大量的鳞状细胞组成的团块,并有明显的细胞异形.
由于传统的抗真菌药物如多烯类、氮唑类、烯丙胺类、核苷类似物等都不同程度的具有一定毒副作用,所以本文对微生物来源的新型抗真菌药物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