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Au薄膜中的[001]方向反相畴界

来源 :1998年中国材料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a36354684566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Cu〈,3〉Au合金的薄膜系统的有序--无序转变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反相畴界在薄膜系统中的性质与在体材料中的不同。[001]方向反相畴界对于薄膜系统的层数非常敏感。当薄膜系统的原子层数为偶数时,薄膜中只会出现非保守性的反相畴界,而当薄膜系统的原子层数为奇数时,薄膜中只可能出现保守性的反相畴界。与体材料相同,在非保守性的反相畴界处发现了浸润现象,而在保守性的反相畴界处没有。
其他文献
该文采用特征晶体模型计算了Ni〈,3〉Al合金中的Ni和Al原子的半径。依据这个理论和从硬球模型所得到的不同间隙的间隙半径方程,计算了不同间隙的间隙半径、间隙能和固溶度。计算结果表明:硼原子趋向于占据6个Ni原子所围成的间隙。
用溶胶-凝胶方法制成木材-SiO〈,2〉纳米复合材料,用热分解动力学方法分析其阻燃性能。
基于对纳米硅量子线生长直径的分析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观察,该文给出了一个简单物理蒸发方法生长纳米硅量子线的生长模型。研究人员发现纳米硅量子线的平均直径随环境气压的增大而增大。在TEM高分辨象中,可清楚地观察到硅线内的催化剂颗粒及硅线直径的周期性失稳现象,说明纳米硅线的生长是气-液-固(VLS)的生长模式。纳米硅量子线的生长包括两个步骤:催化剂液滴的形成和硅纳米线基于液滴表面的生长。液滴的
该文应用XRD和DTA研究了非晶Fe〈,78〉B〈,13〉Si〈,9〉、(Fe〈,0.99〉Mo〈,0.01〉)〈,78〉B〈,13〉Si〈,9〉激波(冲击)晶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和常压及高压退火比较,激波晶化在机制、动力学和结晶学方面具有一系列的特点,晶粒尺寸在20-40nm范围,且有新相的形成。同时发现晶化主相α-Fe晶格常数变小现象。
基于Miller-Abrahams理论,发展了一种重正化群方法,研究了一类一维纳米结构体系的hopping电导。研究表明在纳米结构体系中晶粒种类、晶粒尺寸对hopping电导有显著的调制作用,界面结构及晶格略变等对hopping电导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用冲击波处理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级氧化铁和氧化镍混合物前体,可制备出粒径为十纳米左右的纳米铁酸镍。与常规高温灼烧法制备的铁酸镍相比,其磁化强度有明显的增加,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冲击波有极高的淬火速率,形成一种具有非化学计量比的中间型尖晶石结构的铁酸镍,具有不同于正常尖晶石结构的A,B位阳离子分布比例,使其净磁矩增加或超交换作用(J〈,AB〉)加强,从而使其磁化强度增加。
利用脉冲激光蒸发或高温物理升华的方法,制备出纯度极高、直径分布均匀(13nm左右)的硅的一维量子线。光致发光(PL)测量显示,在313.5nm激光激发下,室温下硅量子线具有红绿蓝三色发光。对硅量子线进行氧化处理后,随氧化时间的增加,红光PL峰发生蓝移,而绿、蓝峰没有移动。红光PL与量子尺寸限制效应有关,而绿、蓝光PL来源于表层氧化硅中的缺陷发光。
该文根据脆性材料在高压作用下的晶粒碎化效应,提出了在高温高压下直接将大尺寸粗晶材料通过压致晶粒碎化过程压制成块状纳米固体材料的思想,并以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LaCeNdPr)(NiCoMnAl)〈,5〉合金粉为对象探索了这种制备思想的可行性。
文章通过测定钼在氢氧化钾、亚硝酸钠水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分析了钼的电化学腐蚀机理,以及氢氧化钾、亚硝酸钠的作用。钼在氢氧化钾、亚硝酸钠水溶液中电解腐蚀分为三个区:钼电解生成二氧化钼咖啡色疏松膜;氢氧化钾对钼电解腐蚀起主要作用,亚硝酸钠改变阴极过程。
该文采用沥青基短炭纤维(CF)与新型高性能耐热树脂含二氮杂奈联苯型聚醚砜酮(PPESK)复合,制得了新型耐热减摩耐磨材料。研究了CF表面处理方法和纤维用量对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断口的形貌。结果表明,无论是力学性能还是摩擦磨损性能,用低温等离子体接枝处理表面的效果都好于硝酸氧化处理的效果。加入CF后的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小于基体的力学强度,但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