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状成分分析用标准样品的均匀性研究

来源 :中国金属学会第十三届分析测试学术年会——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rius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述和分析了国内标准样品均匀性研究的现状.依据块状标准样品决内存在着一个连续的足够大的能满足10次以上光谱分析的区域,在此区域内组分的分布是均匀的(相对于目前的测量水平),提出了块状样品的均匀性检验方案.本方案除测定程序与原来使用的标准样品均匀性检验方案不同外,统计模式与判断标准与原方案相同.
其他文献
IF钢铁素体区热轧有较好的深冲性能,是由于具有强的{111}织构.本文对IF钢铁素体区热轧工艺参数对{111}织构的形成和演变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且做了ODF织构分析.得到了不同的压下制度、温度制度、退火制度对{111}织构的影响.并且通过对深冲性能的检测,比较了不同的轧制参数对深冲性能的影响规律.
本文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调宽压力机进行中等厚度板坯的调宽效率进行了模拟计算;系统地模拟了板坯调宽的全过程;分析了调宽压力机的调宽送进步长、侧压量及坯料规格3种调宽参数对调宽效率的影响;确定了获得最大调宽效率的最佳调宽参数.这些参数的提出为制定板坯的侧压规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指导生产及提高成材率均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本文通过CSP流程生产的含B(40~60 ppm)和无B的SPHD冷轧基板为实验材料,运用拉伸试验、金相观察、SEM、TEM和EBSD手段,对比分析了两种钢的力学性能、组织、析出物、位错密度、晶体学取向的变化.研究表明:微合金元素B的加入明显使SPHD冷轧基板的铁素体晶粒粗大化,钢中有粗大的析出相粒子产生,且位错密度下降,从而引起屈服强度的降低.采用背电子散射EBSD技术分析了无B和含B钢的晶体学
本文通过全面的实验室研究和工业验证试验,开发了一个系统的数学模型组用于模拟高碳钢高速线材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奥氏体组织演变和产品性能.实验确定了临界应变模型、奥氏体的再结晶模型、斯太尔摩线上相变模型、组织与力学性能关系模型.由以上子模型耦合轧件温度场构建了一个组织性能预报系统,该系统所计算出轧制线上关键点温度、晶粒大小和力学性能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对生产工艺的修订和新工艺的制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采用冷态模拟试验,通过测定溅到转炉炉衬上的渣量多少,确定适合于溅渣护炉顶枪喷头夹角及其最佳溅渣枪位,结果是在12°顶枪的转炉溅渣量大于14.5°顶枪的转炉溅渣量。当顶吹气体流量为19.2Nm/h、23.0Nm/h26.8Nm/h时12°、14.5°顶枪的最佳溅渣枪位分别为130mm、85mm、150mm、155mm、175mm、165mm左右。
在铁水成分波动较大的试验条件下,上钢一厂30t转炉冶炼过程中采用菱镁矿与白云石造渣,终点加菱镁矿稠渣的溅渣护炉措施,使转炉炉龄由97年的1069炉提高到2582炉,该文还对终渣、溅后渣以及炉衬溅渣附着层的熔点与岩相进行了研究。
该文介绍了在多流连铸中间包内去除夹杂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情况。应用phoenics软件计算了中间包内的流场、夹杂物的浓度分布,并设计了孔不对称分布的钙质过滤器和碱性覆盖剂,使中间包内夹杂物的去除效率达到53℅,总氧去除率达到18.9℅,其中对于原始氧含量超过40PPm的钢水,总氧去除率达到38.8℅。此外,内外流铸坯的一级品率由原来相差13.4℅降为现在的相差0.2℅。
硬线钢质量一直是困扰电弧炉连铸小方坯流程的难题,南钢与钢铁研究总院密切合作,经对生产工艺进行科学调整,已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南钢70tUHP电弧炉一LF精炼炉一小方坯连铸机炼钢生产线和普通高速线材轧机上,生产出优质硬线钢。经对成品线材检验表明各种夹杂物按Jk评级图评级均为0一1级,全氧含量≤40ppm。用户用后反应线材通条性好,拉拔非常顺利,拉拔过程电机电流稳定,成品性能(包括强度、弯曲、扭转
该文介绍了攀钢在控制热轧板中心线缺陷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效果。研究发现,连铸坯中心裂纹、中心偏析是引起热轧板产生中心线缺陷的主要原因。采取精心维护铸机、保持良好的二冷状况等技术措施后就能有效地控制缺陷的形成。
在分析从转炉出钢到连铸浇注的各阶段钢水温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钢水过程温度变化规律数学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基本吻合。利用此模型结合攀钢连铸生产实际对现行工艺提出了改进方案,有利于保证连铸生产顺行和取得节能降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