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动物模型肠道SCF、c-kit表达量的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yiah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先天性巨结肠的实验动物模型,探索SCF/c-kit信号系统的改变与H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经肛门置入导管后推注苯扎氯铵(BAC)的方法建立先天性巨结肠动物模型.并在所建立模型的基础上,从组织水平以及细胞水平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技术检测各组c-kit和SCF在实验处理后不同时间点或者在不同实验处理后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HD动物模型,处理后1~2周,实验组乳鼠有稀便,但存活状态良好,解剖后发现肠管无明显变化.处理后3~4周,实验组部分乳鼠出现腹胀,粪便颗粒变小,处死后解剖发现BAC处理段与对照组相比出现轻度狭窄.术后5~6周实验组大鼠出现腹胀排便减少,精神萎靡,粪便颗粒进一步变小,处死后解剖发现,BAC处理段肠管出现狭窄.处理后第8周,实验组大鼠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粪便颗粒与对照组相比干燥且明显变小,处死后可见肠道狭窄痉挛,病变近端肠管扩张,肠腔内容物潴留.对照组的肠管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对照相比,免疫荧光检测发现c-kit和SCF在HD模型动物肠狭窄段的表达随造模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同时c-kit、SCF蛋白和mRNA的表达也出现一致减少的趋势.在细胞水平,HD模型动物狭窄段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c-kit、SCF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相比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模型动物病变肠段ICC的特异性受体c-kit及其配体SCF的表达进行检测,以及对模型动物结肠组织ICC进行原代培养并对两目标分子进行检测后,发现SCF/c-kit信号系统和HD的改变相关,为进一步研究HD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通过对重庆及周边地区肺吸虫病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肺吸虫病病例的临床特点,提高肺吸虫病诊断准确率.方法:对近12年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诊断或确诊的681例肺吸虫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资料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1例儿童肺吸虫病患儿中,男性占72.6%.有明确生吃或吃未煮熟的螃蟹史的占71.1%.58.8%的患儿亚急性起病,临床类型多样,最常受累的是胸肺,其次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