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区生态修复研究

来源 :2012中国·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绿色发展高峰论坛暨三江源生态文明专题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kb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江源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不但对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与国家生态安全有直接关系,而且对整个青藏高原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气候变化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本文在客观分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之因的基础上,介绍了三江源区超载放牧造成的影响,通过生态修复取得的初步成效,探讨了对其生态修复的必要性,指出要不失时机地推进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其他文献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本文通过对三江源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的阐述,分析了三江源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文章通过对三江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调查与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认为高寒草旬黑土滩草地成因的主导因素是人为超载过牧和鼠害.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等级下"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总面积为7363.42万亩,其中轻度"黑土滩"退化草地的面积为2903.43万亩,中度"黑土滩"退化草地的面积为2539.29万亩,重度"黑土滩"退化草地的面积为1920.70万亩.并建立了三江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黑土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相对完整的6个区域、18个相对独立的保护分区组成的自然保护区群网络,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是我国淡水的主要补给地,在我国生态战略地位中十分重要.为了摸清长江源头通天河与黄河中铁—军功段的鱼类资源情况,于2011年3月至6月开展了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通天河段采集到鱼类5种,隶属于1目2科4属;其中5种鱼均为青海土著特有鱼类,其
本文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着眼,紧紧围绕水资源匮乏以及云水资源开发利用这一核心,以近年来实施该地区人工增雨作业取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依据,全面翔实地阐述了人工增雨是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文首先论述了网格计算技术及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指出网格的最终目标是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在简述青藏高原地区中尺度数值模式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模式背景,MM5应用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及技术路线,科研开发与业务化方案设计,模式的动力和物理方案及预报产品等方面介绍了青藏高原基于网格计算的MM5应用系统,并给出该系统在2006年业务试运行的检验结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基于网格计算的应用系统在资源共享方面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状况以及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建设背景的分析,阐述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整个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中的地位、发挥的作用及工程实施以来三江源生态环境改善的效果,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的建立为青海省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契机.
区域生态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建设是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有机组成,着眼于三江源综合试验区规划,构建由生态监测指标系统、生态监测系统、综合评估与预警系统和运行保障系统的青海三江源综合试验区生态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为区域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基础支撑,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公共服务水平.
文章介绍了近几年三江源生态监测工作组织实施情况,通过整合资源,监测能力完善,开展了连续7年的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获得了三江源区域较完整、连续的监测数据,填补了我国在三江源区这个特殊的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环境数据资料空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三江源区长期生态监测奠定了基础.
利用遥感技术快速有效地提取湿地信息有助于保护青藏高原湿地资源.本研究以玛多县为研究区,利用2010年Landsat TM数据比较分析了谱间关系法、归一化水体指数、修正归一化水体指数及非监督分类四种方法提取湿地信息的精度.结果表明:由于玛多地区云和复杂地形条件的影响,各种水体识别方法均不能提取满意的湿地信息.在这四种方法中,MNDWI能很好将云和地形对湿地信息提取的影响降到最小,湿地信息提取的精度最
调查摸清麦秀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情况,找出麦秀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对策以及关键配套技术措施.通过生态保护和建设行之有效的综合配套措施,加大科技含量,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加大中藏药种植,尽快帮助牧民脱贫致富,搞好生态移民工程,拓宽后续产业途径,加强三江源地区种苗基地建设,推动林区经济发展,使林区内林牧矛盾、森林病虫害等问题得到解决,林区生态功能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