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在结核病致病中的作用以及在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第二届中国放线菌生物学与产业化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结核病致病机制以及诊断的研究对于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流行性和致死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microRNA微阵列芯片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阐明这一小分子RNA在体内所参与的各种生理、病理机制或用以区分不同疾病状态,但是样本量的限制以及不合理的数据分析使得芯片结果的可靠性受到了影响.因此,meta分析能够对多项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分析,从而成为了增加芯片结果可靠性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种和关键种,对维护该地区生态系统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NOS是HIF-1α的重要靶基因,NOS催化产生的内源性NO,对于维持动物在低氧
  Soil sali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worldwide environmental problem,especially in semi-arid and arid regions.Xinjiang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hypersaline a
  链霉菌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是一个复杂而多级水平的调控网络,不同的外部信号可通过多效性调节基因控制途径特异性调节基因,最终影响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力达霉素(Li
  以线粒体DNA片段为分子标记,比较分析了17个种群共130对高原鼢鼠(Eospalax bai leyi)和副规新蚤(Neopsylla paranoma)物种对的谱系地理学特征.得到高原鼢鼠的DNA序列全长
  云南省是我国人间鼠疫的高发地区,其中家栖鼠类(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和褐家鼠R.norvegicus)及寄生的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分别作为关键疫源动物和传播媒介,
  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动物间鼠疫流行活跃的自然疫源地,同时也是我国人间鼠疫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喜马拉雅旱獭及其寄生的谢氏
  寄生物是调节小哺乳动物种群波动的因子之一.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可影响寄生物的感染.本研究以根田鼠为对象,在野外围栏条件下测定了根田鼠肠道寄生物种类及其感染率,并
会议
  种群调节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有两类因子试图对小型哺乳动物种群波动进行解释:一类强调外部因子(如食物、捕食者、气候、种间竞争和寄生等)对种群数量的调节作用,另一
会议
  为准确鉴定采自小熊猫体表的蜱种类,采用蜱总DNA提取,核糖体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基因(ITS-2)序列和线粒体16S核糖体基因(mt16S)部分序列的PCR扩增、测序与分析,结果ITS-2基因
会议
  2013年9月采用巴氏罐诱法研究了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景观下荒漠草原区(DS)、人工固沙地(AS)和流动沙地(SL)3种生境植物及土壤动物多样性.结果表明:荒漠草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