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异常地层压力是含油气盆地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特别是在烃源岩区和油气局部富集带.地层异常压力预测对油气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复杂成因的异常压力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异常地层压力的预测越来越受到石油勘探开发界的重视.常规的地震资料压力预测主要使用地震层速度与压力异常相关计算模型,首先建立正常压实地层的速度变化趋势曲线,然后利用地层孔隙压力与速度异常的关系来预测地层异常压力.本文基于勘探区声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出 处】
: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常地层压力是含油气盆地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特别是在烃源岩区和油气局部富集带.地层异常压力预测对油气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复杂成因的异常压力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异常地层压力的预测越来越受到石油勘探开发界的重视.常规的地震资料压力预测主要使用地震层速度与压力异常相关计算模型,首先建立正常压实地层的速度变化趋势曲线,然后利用地层孔隙压力与速度异常的关系来预测地层异常压力.本文基于勘探区声波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首先开展异常地层高压低频声波响应特征分析,特别是不同尺度声波速度对异常高压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利用精细地震速度进行异常地层压力井-震资料非线性联合反演.
其他文献
受季风气候控制,中国北方地区河流汛期水情具有明显的年际差异.黄河中游、沁河下游是黄河"悬河"段洪峰的最主要来源,永定河下游在清代也迁徙无定,这些河流(河段)的汛期建立时间指征了山陕地区不同流域的夏季降雨情况.本研究利用清政府布设在黄河中游三门峡万锦滩、沁河下游木栾店以及永定河下游石景山、卢沟桥志桩水位记录,以首次涨水超过0.64m作为汛期建立的标志,在侯尺度下恢复了其汛期建立时间序列(图1).黄河
在天津、烟台、营口、大连、安东、青岛、连云港等沿海口岸开埠以后,因先进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科学技术的输入,我国北方发生了巨大的经济变迁,港口——腹地是这一变迁空间进程的主要表现途径。依据地理位置,广大的北方可分成口岸城市区、核心区、中位区和边缘区四个部分。口岸城市区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滨海城市,核心区是离口岸最近的区域,中位区在核心区以外,接近整个港口—腹地区域的中心位置,边缘区在中位区外围。
基于高频近似假设下的传统射线层析方法成像分辨率较低,当地震射线密度较小、分布不均时,成像效果通常不理想.实际地震波的能量传播主要集中在中心射线附近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此空间范围称为第一菲涅尔体.因此,用菲涅尔体射线来描述地震波的传播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计算多震相菲涅尔体射线的方法,进而给出了利用多震相菲涅尔体射线进行速度模型和反射界面同时反演成像的方法技术,并与传统射线层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基于同位网格的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法已经成功地解决了包含起伏地表的三维各项同性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问题以及曲面断层的震源动力学问题.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计算起伏地表下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问题.本文利用这个方法,推导了曲线坐标系下VTI 介质、TTI 和一般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地震波方程,应用同位网格的曲线网格有限差分和牵引力镜像方法实现了二维地震波模拟,验证了这种算法的在各项异性介质中计算的正确性和稳定
乌海断陷位于河套断陷盆地带的西南端,南邻银川断陷盆地.断陷展布在贺北隆起带与桌子山隆起带之间,呈一地势低陷的南北向槽地,南北长约100km,东西宽5-15km.乌海断陷基底由太古界千里山群变质岩组成,中生代开始大规模的沉降运动.第三纪渐新世时在断裂控制下发生强烈的沉降运动,断陷盆地开始形成,沉积了数百米至千余米厚的第三系和第四系.该断陷的西界为五虎山断裂,东界为桌子山西缘断裂,均为晚更新世-全新世
大地电磁方法是探测活动构造带的深部分段结构以及地震区深部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中国地震局在芦山地震后启动了相关探测研究工作,将利用大地电磁技术揭示龙门山构造带西南段以及芦山和汉川地震区的深部电性结构特征。
2013年4月20日,发生在中国四川省芦山县的Mw6.6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滑坡.地震发生后,出现了一些对应的地震滑坡编录成果.然而,这些成果均不是详细完整的.本文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结合野外考察验证,遵循最新的地震滑坡详细编录准则,制作了第一副详细的芦山地震滑坡编录图.结果表明芦山地震至少触发了22528处滑坡,其中面积大于10000m2的滑坡为162处,1000-10000m2的为
在速率和状态的摩擦本构关系框架内,对地震断层糜棱岩样品的摩擦特性对自然断层活动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在模拟的断层深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实验结果显示在200MPa的正压力条件下,糜棱岩发生不稳定滑移的温度范围约为250℃-550℃,而在600℃则出现了由速率控制的速度弱化向速度强化的转化。但是当正压力增大到300MPa时,断层糜棱岩发生不稳定滑移的温度范围缩小到260℃-320℃(其对应的可能的地震
采用Carrara大理岩,在温度300℃~700℃、围压300MPa 和600MPa-800MPa、应变速率1×10-4/s~1×10-5/s 和1×10-7/s~2.5×10-6/s、水含量0.005-0.01wt%和0.1-0.5wt%条件下,开展了轴向压缩变形实验,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研究了实验变形样品的微观结构特征,讨论了水、温度、围压、应变速率对脆塑性转化和变形机制的影响
基于实验室实验提炼的速率与状态摩擦本构关系对于地震成核等地震过程的物理模型描述、断层力学行为描述等地震动力学问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通过实验对本构参数的获取对于建立实用化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将首先通过数据分析来分别获取闪长岩和角闪石的a值和b值,从而结合已有斜长石的数据(He等,2013)进行分析,从而就速率与状态摩擦本构参数的数据平均方法提出适合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