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异治类风湿关节炎不同组合方案治验例证

来源 :第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具有进行性、对称性和破坏性的反复发作与缓解为特点的关节致残性疾病.初步估计我国有400多万患者,20年后19%左右将成伤残,其平均寿命减少7-8年.至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难度相当大.这里借用祖国医学"同病异治"一词,指西医诊断RA标准明确,而针对不同时期、阶段和病情过程,采用不同组合方案,以寻求个性化治疗,探索不同方案优异,以提高RA缓解率,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改善生命质量和提高工作能力,设计不同方案,初显成效。
其他文献
把"治神"作为针灸医学、相补·代替医疗、结合医疗的共同的治愈原理来考虑、以"治神"的古典概念客观化,科学化为目的,进行了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健康成人以及各种疾患患者计120例.关于治效原理的研究内容1)从脑波等电位分布图EEG、阳电子放射断层摄影法PET所见到的治效原理的科学化.2)应用多变量解析法解明"治神"理论,并通过应用文献学,脑科学,核科学,身心医学,计量医学的方法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探讨
通过观察人体筋膜重建经线与中医经典经线体表走行路线并做对比分析,探索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首先在数字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人体全身的筋膜网状支架,并对人体肢体和躯干的肌间隙结缔组织进行标记和三维重建,构成与古代文献记载经络走行相似的串珠状连线,应用计算机三维图像处理软件结合数学分析方法,在重建的虚拟人体上对筋膜重建经线与经典经线体表走行路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人体筋膜三维重建经线与中医
观察在清醒状态下电针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大鼠的疗效.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3组:①SIRS组20只;②SIRS+电针组20只;③正常组10只.其中组①和组②又分为1.5h和6h两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于尾静脉注射内毒素(5 mg·kg-1)制作SIRS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电针前后检测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和血浆TNF-α含量.结果电针前T:36.86±0.5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围绝经期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和围绝经期组,分别进行针刺治疗、更年安药物治疗和空白对照,并与青年大鼠作对照.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测定各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蛋白表达.结果:与青年大鼠比较,围绝经期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
近年来虽然一直在强调中西医结合,但如何结合却是困扰广大医疗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难题,本中心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结合现代生命科学、医学发展特点,提出了经脉脏腑相关不仅是经络理论研究的核心,更可能是中西医理论结合的突破口.经脉脏腑与脑相关体现了作为整体的人的机能调控途径,用现代医学科学语言阐述传统的中国医学,在神经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经脉脏腑与脑相关研究无疑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实验采用6×6拉丁方实验设计.按十二经脉分为12个实验组,分别在戌时(20:00)、子时(00:00)、寅时(04:00)、辰时(08:00)、午时(12:00)、申时(16:00)电针正常青年人的内关穴和五输穴.结果发现,(1).电针内关和各经的五输穴,对正常青年人血浆白细胞介素-2活性影响的差异不明显,内关穴与各经五输穴之间以及十二经脉五输穴之间的针刺效应并无统计学差异.(2).不同时辰电针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DP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与正常组比较,取大鼠足三里、肾俞穴进行电针治疗,通过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坐骨神经N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DPN大鼠NGF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表达降低,电针组治疗后使DPN大鼠坐骨神经NGF蛋白和mRN
运用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不同穴位针刺前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大脑皮层葡萄糖代谢的变化,从不同穴位对脑功能改变的作用指向.方法:25例VD病人,随机分为5组.A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穴位(手足三阳经为主),B组加用百会,C组加用水沟,D组加用神门,E组加用百会、水沟和神门.治疗前后,所有病人均接受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测.划定VD患者双侧额叶(眶回)、双侧顶叶、双侧颞叶(海马及海马
探讨染料木黄酮(Genistein)、正钒酸钠(Sodium orthovanadate,Na3Vo4)对椎间盘软骨终板软骨细胞的作用效应.方法:使用酶消化法培养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软骨细胞,将不同浓度Genistein(15、35及55 μmol/L)、Na3Vo4(10、20及30 μmol/L)加入培养的底3代软骨细胞中,培养7d,MTT检测软骨细胞增殖率,RT-PCR检测Ⅱ型、Ⅸ型胶原和Ag
由于雷公藤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免疫、抗肿瘤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首用治疗麻风反应、类风湿关节炎至今,临床已逾40年.它不仅用于风湿疾病、皮肤疾病、肾脏疾病并拓展到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肿瘤等几十个病种,而且对一些顽固难治性疾病也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但其对机体消化系统、生殖系统、造血系统及肝、肾等多个系统脏器的毒性损害也成为医药界关注的焦点.雷公藤是一柄双刃剑,在取得具有独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