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瘢痕性脱发的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第9届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7880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性瘢痕性脱发的临床、组织病理与皮肤镜特点,以及治疗和预后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原发性瘢痕性脱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组织病理、皮肤镜征象、治疗和预后的特点。结果 原发性瘢痕性脱发以脱发、毛囊开口消失、毛囊皮脂腺单位数目减少或消失为共同特征。基底细胞局灶液化变性、毛囊角栓、毛细血管分支状扩张、免疫荧光阳性诊断提示盘状红斑狼疮;界面皮炎提示毛发扁平苔藓;炎症和弹力纤维轻微破坏提示假性斑秃;毛囊间黏蛋白沉积及毛囊口下陷为黏蛋白性脱发的特点;脓疱可见于脱发性毛囊炎和分割性蜂窝织炎或毛囊炎,前者多伴有簇状发,窦道形成则仅见于后者。治疗对淋巴细胞性者使用免疫抑制剂,而中性白细胞者使用抗生素和维A酸。结论 组织病理检查对诊断起决定性作用。原发性瘢痕性脱发造成不可逆的毛囊损害,治疗周期长。早期诊断及早期合理用药可控制疾病发展,减少永久性脱发损害。
其他文献
报告1例少见部位的发疹型汗管瘤。患者男,16岁,胸腹出现米粒到豆粒大小的丘疹1年余,无自觉症状。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汗管瘤特征。
会议
胶原瘤是一种由胶原纤维构成的结缔组织痣,临床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症状的结节或斑块,好发于躯干及上肢.而发疹性胶原瘤属于胶原瘤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少见,现将我科近期诊断一例报道如下.患者男,61岁,双上肢、躯干出现多发斑块、结节3年,无自觉症状.
会议
目的 观察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2例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外用;对照组41例,予肝素钠乳膏外用.疗程为4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93%,对照组总有效率63.4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有2例出现轻度灼热感,1例发生轻度瘙痒症状;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有2例
会议
目的:银屑病是一种免疫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肿瘤坏死因子α被认为在银屑病发病机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英夫利西单抗可与TNF-α特异性结合,并中和其生物活性.本次研究是评估英夫利西单抗治疗银屑病患者的疗效及2年随访观察.方法:将阿维A、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的这种难治型的泛发的银屑病患者予以3-5mg/kg英夫利西单抗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皮损的改善情况及起效时间,观察两年内皮损的复发情况及长期不良反应.
会议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女性面部皮肤老化临床征象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数码相机留存面部相片,应用欧莱雅公司出版的《皮肤老化图谱(亚洲人)》图谱进行皱纹及色素斑的评估,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志愿者的职业、教育程度、工作性质、体重指数、妊娠史、饮食习惯、睡眠情况、防晒习惯、护肤美容、皱纹及色斑发生时间、发生部位等.应用SPSS17.0软件,采用logistic回归及Spearman相关分析筛查影
会议
目的 研究和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单用枸地氯雷他定.两组患者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7天、14天、28天根据症状积分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7天、14天、28天后有效率分别为9.3%、62.79%、95.35%;对照组治疗7天、14天、28
会议
目的 探讨光动力联合咪喹莫特治疗鲍温样丘疹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16例采用光动力联合咪喹莫特外用治疗,对照组14例单纯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6例,有效率为75%,复发2例,复发率12.5%,无明显疼痛、创面等副作用;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4例,有效率为85.17%,复发5例,复发率42.85%,两组之间有效率和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LA-PDT联
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8岁.半年前无明确诱因双侧下腹、右侧阴唇出现暗色斑,周遍发红,逐渐扩大,皮肤萎缩,偶伴疼痛而就诊,门诊初步诊断为"硬皮病",对症治疗无效而复诊,拟行病理活检.患者父母健康,非近亲结婚,患者足月顺产,发育正常,无发育迟缓及智力障碍,无活动受限.既往无其他系统疾病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会议
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HE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人类GJB6基因突变,其编码的缝隙连接蛋白Cx30突变所致.目的 鉴定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的基因突变及突变类型,为建立本病的基因诊断与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PCR及Sanger测序技术对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先症者GJB6基因外显子进行突变鉴定.结果 基因检测结
会议
原发性的粟丘疹多见于眶周,俗称"脂肪粒",是一种常见疾病,诊治都相对简单.但在部分疾病中可以出现继发性粟丘疹,引起临床上的迷惑.在某些疾病的缓解期,临床皮损已经痊愈,残留的粟丘疹有助于回顾性诊断.现展示一组原发及继发于多种疾病的粟丘疹.眶周原发性粟丘疹:中年女性不明原因于眶周出现多发白色针尖大丘疹,无自觉症状,可挤出白色颗粒.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