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记忆客体表征的“全或无”构建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觉工作记忆是视觉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而有关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方式、容量等问题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还很少有研究关注表征的建构过程。本研究采用变化觉察范式,以包含不同空间频率的信息作为材料,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客体表征在工作记忆中的构建问题。实验1分别采用高、低频信息作为记忆刺激,考察两者进入工作记忆的速率是否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字空间表征的准确性.实验一以点阵和声调形式呈现数字(2到12),结果发现:1.对小数(小于7)的距离定位趋向于真值的右侧,对大数(大于7)则趋向于真值的左侧;2.男生比女生的数字空间距离估测能力稍强;3.四、五、六三个年级学生在数字空间表征的准确率上没有显著差异.
视觉选择过程有两种途径:外显眼跳行为和内隐注意转移,两者对于目标物的加工都有促进作用。随着眼跳研究焦点从外源性眼跳向具有更大主动性的内源性眼跳的转移,视觉选择领域已出现大量研究致力于发现内源性眼跳与注意转移间的关系。其中多数研究通过不同范式发现两者具有密切关联。有些研究发现在内源性眼跳前(准备阶段)就已存在注意转移。
眼睛的注视方向是人类进行社会交流的一种重要信号。以往研究表明,他人的注视线索可诱导观察者将注意自动地转移到该线索所指示的方向上去,但不清楚注视方向的知觉与联合注意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联系。本研究采用注视适应范式(gaze adaptation paradigm)探讨了注视方向的知觉适应对注视线索提示效应(gaze cueing effect)的影响。
本研究在排除知觉经验影响的情况下,利用中国普遍存在的老乡(内群体)、非老乡(外群体)的社会分类,在典型的学习-再认任务过程中采用了ERP技术,为社会分类引起内群体面孔再认优势提供了神经电生理证据.行为结果表明,被试正确再认内群体面孔的反应时比外群体面孔短,再认内群体面孔的准确性高于外群体面孔,证明社会分类引起内群体面孔再认优势这一现象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ERP结果表明,在学习阶段,内群体面孔产生更
人们对本族面孔的识别要好于对异(族)面孔的识别。一些研究者认为,这种本族优势是由于人们看到异族面孔时倾向于首先把它们分类为异族面孔,从而不再具体区分个体面孔,而对本族面孔则会区分个体面孔。该理论以往的证据多来自于长时再认记忆实验。本研究采用视觉搜索范式,让三组被试分别完成三种不同水平的面孔搜索任务。在个体面孔搜索中,被试判断某张面孔(例如Jack或赵刚的面孔)是否出现。在种族搜索任务中,被试判断某
采用多目标追踪(Multiple Object Tracking)范式,探讨当追踪对象为面孔时,追踪过程中面孔加工对多目标追踪表现的影响。实验一分别采用相同的陌生面孔和与面孔匹配的物理图像作为追踪对象,比较目标数量分别为4和6时,两种条件下追踪正确率的差异。结果发现当追踪目标为6时,陌生面孔的追踪正确率显著低于无意义物理图像的追踪正确率;而当追踪目标为4时,两者追踪正确率无显著差异。实验二采用倒置
根据情绪的认知神经理论,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加工优先于中性刺激.来自神经影像学的证据也表明,存在一个特殊的行为机制专门负责对威胁性信息的优先加工.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本研究以威胁(愤怒)、积极(高兴)和中性面孔为实验材料,采用RSVP范式考察了面孔表情对注意瞬脱效应(AB)的影响.刺激流中T1始终是中性面孔,T2是愤怒、高兴或中性的面孔,共构成三种实验类型:中性T1——愤怒T2(威胁性实验);中性T1
采用ERP技术探讨个体在进行自我面孔识别(自我面孔一陌生人面孔)时的脑内时程变化特点。行为数据表明,被试识别自己的面孔显著快于陌生人;而且正确率也较高。脑电数据发现,在面孔刺激出现后的220ms以后,自我面孔比他人面孔诱发了一个更正的ERP成分(P2);源定位分析发现该ERP成分起源于右侧前额叶,可能与早期加工阶段的自我面孔特征分析与整合有关;随后,在250ms-450ms内,自我面孔比他人面孔又
变化盲视是指人们没有探测到场景中发生了变化。以往的研究多从刺激属性和注意广度、视觉记忆等方面分析变化盲视发生原因。但对变化盲视的加工过程的解释仍未理清。研究采用有意探测任务考察了刺激的不同特征对变化盲视的影响。实验采用2×3的混合设计,操纵刺激变量的相似性和颜色,以考察刺激特征对变化盲视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化前、后刺激相似时,提高了变化盲视发生的概率,延长了变化探测的时间;颜色变化显现出线索效应。
偏向竞争模型认为储存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刺激表征通过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自动实现注意的优先选择,但另有研究表明视觉工作记忆内容灵活的引导注意,在某些情况下并不促进注意的优先捕获。为了探讨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影响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脑机制,本研究以二维抽象对称图形为材料,采用视觉搜索范式,记录并分析了16名被试在不同ISI和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条件下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行为结果发现:无论ISI的长短,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