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不同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2009年3月95例下肢ASO患者经保守、不同术式手术及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90.5%)患者得到随访,随访3个月至3年(平均2年)。随访期间,保守治疗组44例得到随访,其中14例有效,3例加重,余未见明显变化;外科治疗组42例得到随访:手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通畅率为96%(24,25),其
【机 构】
:
内蒙古赤峰市医院 血管外科,内蒙古 024001
【出 处】
:
第六届国际布加综合征学术大会暨汪忠镐血管论坛、首届中国布加综合征与静脉疾病介入治疗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不同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2009年3月95例下肢ASO患者经保守、不同术式手术及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90.5%)患者得到随访,随访3个月至3年(平均2年)。随访期间,保守治疗组44例得到随访,其中14例有效,3例加重,余未见明显变化;外科治疗组42例得到随访:手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通畅率为96%(24,25),其中1例行股腘动脉膝上人工血管旁路术,术后半年再次闭塞,经取栓后恢复;介入组患者介入治疗后6个月的通畅率为88.2%(15/17),其中2例股腘动脉TASC C型患者治疗半年后再次狭窄后,再次给予PTA后恢复。结论:Fontaine I期及Ⅱa期应首选保守治疗,F0ntaineⅡb期及以上可选择外科干预,TASC A、B型应采用介入治疗,TASCD型应采用旁路术,对于远端流出道不良的病例附加动静脉瘘对提高股腘旁路术的通畅有助。
其他文献
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已经有70余年的历史,虽然手术作用仍有争议,但是严格手术指征,多能获得良好效果。现主要对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现状和并发症的防治做一综述。
目的:研究在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中,血管压力假性升高的发生比例,及其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在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或门诊就诊患者的下肢无创血管检查中的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r,ABI)与趾臂指数(toe brachial index,TBI),并与彩超,造影,MRA,及CT等结果相比较分析其踝臂指数是否存在假性升高。结果:在182名患者
目的:通过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rteriography,CTA)方式回顾性研究中国人群升主及弓部血管的直径、长度特点。方法:选择06年9月-07年9月在我院接受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的个体388例,使用GE公司AW4.2工作站测量升主、弓部、弓上分支的直径及长度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冠脉开口以上至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主动脉直径D1—D6分别为33.4
目的:探讨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型对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型对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治疗的12例病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56.3岁。全部病例均有慢性肢体缺血性病史,平均19.3个月(3月—48月),间歇性跛行距离为50米-200米,平均125米。其中静息痛5例(42%),足趾坏死3例(
目的:探讨K型技术腔内治疗主-髂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应用K型腔内成型技术治疗15例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66岁。全部病例有明显肢体缺血表现,其中:间歇性跛行11例(73%),平均距离88米。静息痛4例(27%),足趾坏死2例(13%)。辅助检查结果提示:腹主动脉远端-双髂总动脉闭塞伴一侧股浅动脉局限性
目的:应用Perimed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Lewis大鼠后肢急性缺血模型血流的动态变化,探讨大鼠后肢急性缺血后血流变化特点。方法:切除lewis大鼠左下肢股动脉制备急性后肢缺血模型,于术后2d,7d,14d,42d及49d时健侧和手术侧肢体进行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血流,血压检测。于术后7d行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检测。结果:患肢血流在术后7d出现明显下降,在术后28d血流最低,术后49d恢复到对侧(正
目的:探讨影响动脉硬化性锁骨下动脉支架远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方法: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白细胞计数、抗凝药的不坚持服用(即停用3天以上)、支架放置术后残余狭窄(即直径狭窄率大于20%)、血脂、血压、血糖等是否是降低支架通畅性的危险因素。用x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支架通畅组(139例)与非通畅组(15例)术前白细胞计数、抗凝药的服用、支架残余狭窄、血脂、血压、血糖等的统计学差异。用x2检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疗法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经验。方法:自2005-2009年间,本科应用局部压迫疗法治疗24例由动脉穿刺引起的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其中22例经压迫治愈、2例压迫后行手术治疗。前后有动脉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结果,以判断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取得满意疗效。彩色多普勒B超复查肢体动脉血流信号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5年,均无局部假性动脉瘤复发或肢体出现明显缺血症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与下肢动脉硬化性缺血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肢动脉硬化性缺血疾病组与非下肢动脉硬化性缺血性疾病组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缺血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非缺血组患者(P<0.01)。结论:炎性细胞及血小板等参与了下肢动脉硬化性缺血疾病的形成过程
目的:总结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救治体会,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8例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救治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0例。其中3例于手术后36h内因毒素吸收死亡,4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因大面积心肌梗塞死亡。存活18例者中3例行膝上截肢术,余15例患者痊愈。结论: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降低死亡率主要方法之一,连续肾替代治疗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降低了手术死亡率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