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德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来源 :第四届无锡市中小学积极德育研讨会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观摩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ug_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绕不过进行道德教育。冷酷打压或遏制,还不如勤快疏通,将班主任工作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美德、远离消极的德性取向上,使其给自己打造一个丰满的精神世界。当教育者放下老师的“架子”,卸下一贯的表情,巧用“爱”这把钥匙,走近学生,试着去了解每一个人,自身教育心态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发现生活也在发生质变!一种新型的、对话的、相互作用的新型师生关系从此形成。这就是积极德育教育的魅力。
其他文献
当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有意识的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也越来越明白班级的可持续发展,班级的驱动力,班级的和谐氛围都来自于这种被称之为软实力的班级管理理念.关注学生情感世界,营造“人和”的班级管理氛围,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营造“人律”的班级管理境界,强调道德的激发性;营造“人信”的班级管理信念,那么班级文化就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随着教育新形势的挑战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创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的模式,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也为班级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新的视野.
常言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与教学的关系.尽管作为班主任时间不长,但对这句却有很深的感受.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师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孕育情感的氛围中取得进步,体验收获.其实在班主任工作中,一直感觉自己在成长.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一个突破把人和其他同伴分离之围墙的能力,一种使人和他人相联合的能力.”爱包括关心、责任、尊重、认识等.在群体交往中,有些孩子不善于处理和同伴的关系,冷漠以待,有的甚至经常与同伴产生各种摩擦与矛盾,很难获得认同感、归属感与成就感.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机会,智慧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学着情境对调、换位思考,就能滋养他们心灵中的爱的种子,让他们逐渐拥有“爱”
“顺水推舟”这个成语本来是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做事,多含消极怠慢不恭之意.略带贬义.但在班主任工作中,能恰当运用“顺水推舟”的技巧的话,则多体现出积极主动的工作技巧.在此间,“水”是学生带给老师的氛围困境等等,它们或凝重棘手,或激情澎湃,需要老师用智慧化解,用智慧引领.“舟”则是班主任的育人目标.顺水推舟的目的是巧用临场场景,用雅斯贝尔斯的话说是“把人的心灵精神从抵触引向高处”.
要建立优秀的班集体,要让学生变得强大,首先就要努力营造氛围,让学生深切体会,产生包括对教师、班级、自我等各方面的“认同感”,此为“身受”.而学生一旦具有了认同感,不仅会对学习动力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也将潜在地影响一所学校的文化塑造和精神传承,此为“身动”.为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进行了以下尝试.
班主任在遇到困难和不被理解就会产生困惑时,就有必要反思一下:有没有把教育做到他们心坎上了,学生犯错的原因有没有找到了。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事比较多,想法、主意也较多,因此在这新形势下,班主任就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深入到班级,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班主任的职责是努力培养好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积极德育,“是指教育者遵循积极主动的干预原则,将德育目标指导下的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成长过程有机契合,通过对受教育者自我道德成长能力的培养,加深并强化受教育者的积极德育情感体验,促使其道德社会化过程的完善。”积极德育的理论基础是199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倡导提出的积极心理学,主张用积极的眼光来对待人们的心理现象,用更加开放、欣赏、鼓励的方式来看待人们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并对此进行
通过一段时间的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T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及时肯定了T的进步,并感谢他对老师的信任和为班级做的工作,很诚恳地告诉他: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天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班集体建设是班级成员在学校教育管理和集体主义价值引领下,以促进集体的每个成员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在以学习为主的共同活动中,通过发挥学生集体与个体的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班集体的过程.积极心理学认为:具有积极人格品质的人是幸福的,学生个体的积极人格品质与集体的人格特征是相互影响的.积极心理学在班集体建设中运用的目的不只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本身,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阳光的个性品质,凝聚自我向上的力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