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视角

来源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条件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推进正在产生极其复杂的多元影响,必须高度关注其政策目标的实现及其利益分配.本文通过利益相关者分析认为,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可能导致合作共赢陷入囚徒困境、过度地行政主导可能激发社会矛盾、农民集体组织的虚置及土地制度的缺陷导致农民利益极易受损、短期化倾向将影响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可持续性.然而,尽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达成利益的相对一致较为困难,甚至在实践中潜藏着某些难以预料的风险,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缓解城乡土地利用供求矛盾、探索让农民分享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和促进现代农业增长等方面的重大现实意义.从总体上看,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在于建立多种利益主体公平的共同参与机制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此实现可持续推进的发展目标.
其他文献
为了摸清攀枝花食用菌产业现状,明确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路,推动攀枝花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课题组在攀枝花市三区两县,14个乡镇,以座谈和种植现场考察的方式,对食用菌种植户、种植协会进行生产情况调查。同时对本地食用菌市场的种类、价格、来源等进行研究,结合攀枝花野生食用菌资源状况,对攀枝花食用菌产业现状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存在着问题野生资源破坏严重,驯化栽培研究较少;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操作不规范,生产成本较高
传统观念威胁到企业竞争力,新产品开发大多集中在企业角度探讨,却忽略了真正使用产品的顾客.本研究从知识分享的角度,分析顾客参与对产品创新的作用机理,即顾客参与通过关系涉入影响顾客与新产品开发企业的知识分享进而改善新产品绩效.同时加入了顾客知识异性作为调节变量,更好解释了这一机制.
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由于受到市场化程度、资源配置效率、工业发展基础等影响,技术进步转化生产力方面并不高,经济增长效应不佳.通过用甘肃省经济数据拟合广义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计算出广义技术进步以及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了甘肃省经济发展还处于高资本、劳动投入推动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发展处于粗放型模式,科技进步转化效果并不明显.
针对三江平原农业用水、用地结构不合理、难以发挥系统最大效能问题,以农垦建三江分局为例,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的思想,构建了三江平原农业水土资源复杂适应性配置模型,并对不同地下水开采方案下的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进行了演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农业产值和粮食产量都有所增加;生态面积在一定范围内有所减少,主要因为地下水开采量较小时,制约了生态的发展,其效益就高,而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其制约作
在农地和外部性结合的研究领域里,以往学者更多地关注农地为一种自然资源在存续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外部性和农地城市化转移过程中的外部性,然而农地内部流转的外部性问题却一直被学者所忽略.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讨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外部性的界定、产生诱因和表现形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发展权存在“内部发展权”和“外部发展权”之分.农地在改变用途后进行更高层次的开发利用而产生土地增值,实质是农地外部发展权的实现过程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越来越多,二氧化碳的增加使得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导致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不利后果.降低碳排放及由此而产生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必须关注的焦点问题.实践证明,中国不断发展的对外贸易和碳排放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关系.从国际视角来看,碳排放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低碳、绿色环保、降低耗能等新名词逐渐被各国采用,也成为了桎梏彼此进出口贸易的新热点
中国在转型经济期的农业产业升级的需求不断强烈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攀升以及食品消费市场各种商品的特征的不断细化升级,农产品附加值在零售市场价格体现成为关注的焦点.大米是中国居民消费的主食,通过研究大米零售市场价格的形成,可以明确居民的消费偏好、挖掘大米消费潜力、进而对生产者和零售市场的定价行为以及大米供给方的产业发展有着重要决策意义.特征价格模型的优势在于利用复杂的商品特征对价格形成进
城镇是承接大城市产业转移和农村人口转移的最佳载体,农村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论文在论述中国农村城镇化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典型模式,通过城镇组织型式、发展优势和动力、主要经济增长方式等要素的分析,构建设了适合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路径.提出了具中国特色的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混合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本文利用广东省的实地调查的数据,运用Biprobit模型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和“遗漏变量问题”,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进行分析.结论表明,非农就业机会增多、劳动力转移和非农收入比例增大是农地流转的动因,土地资源禀赋、地权稳定性、当地政策导向和老年劳动供给影响农地流转.
本文测算了中国能源作物和农林废弃物等原料的燃料乙醇转化潜力,发现2015~2030年中国燃料乙醇的潜在生产能力可以达到6364万吨以上,这一潜力如果能得到有效开发,将有利于缓解中国的石油供求矛盾.今后提高燃料乙醇生产能力的可行策略主要有以下方面:加强边际土地资源评估和开发,促进能源作物的规模化利用,通过利益引导加强秸秆能源化利用,延长林木采伐加工产业链,在农村地区发展沼气等新型能源替代薪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