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情况下,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指出了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明确职责任务,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区域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办学差距;建立教师交流、聘用管理机制,促进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调整农村学校网点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全体
【机 构】
: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15008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情况下,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指出了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明确职责任务,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区域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办学差距;建立教师交流、聘用管理机制,促进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调整农村学校网点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全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科学、有效地督导评估机制,不断推动均衡发展跃上新台阶;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新突破的建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和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介绍,阐述了毕节试验区学前教育在教育欠账大,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低,学前教育更是滞后等问题,从责任主体、资金投入、师资队伍、激励机制、办学模式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对毕节试验区学前教育突破性发展措施进行了论述。
我国西南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量少质弱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故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解决:一是中央与西南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二是适当扩大农村教师队伍编制,适当减轻农村教师的负担;三是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四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五是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待遇,进一步改善其工作和
建国以来,教师队伍的建设表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特点,而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存在,其偏离职业特点的地域划分存在逻辑性的分类误区.鉴于历史、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农村教师不仅包括公立教师还包括无编制的非正式教师,其中以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随着教师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凸显,教师队伍按职业特征划分的一元结构被关注.针对教师职业一元结构带来的社会负担,从实施教师流动新机制、重构按岗位特点划分的多元教师
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动因,提出了农村学校面临着“撤点并校”、重新整合教育资源的问题,进而从以学生为本位、尊重教育规律、标准多元化等方面阐述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底线与标准。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有所完善,但仍旧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干部任免体制和教师的调配体制不顺;教师流动无序;教师管理法规不健全.为解决这些问题,特提出以下对策:农村学校正副校长的任免实行“民主公推、校长选拔委员会决策、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首长任命、区县党委和政府监督”的制度;农村学校中层干部的任免实行“民主推荐、校长决策、县(区、县级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督导”的制度;教职工的聘任实行“民主审议、
本文作者紧紧围绕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课题,紧密结合职业教育教师和学生的现状实际,着重对农村职业中专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督导评估工作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现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国家教育部网站已刊发,承德市教育局子以推广.从而进一步落实了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定,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力的推动了农村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本文提出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民具有职业素质,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制度建设,打造公益性的农民教育培训公共服务平台——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平台,为愿意从事农业及其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教育培训、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进而提高农民群体的职业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最终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本文结合农村需求对成人教育责任进行了概述,结合浙、滇、桂、鄂等地的实践,探讨了成人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对策,最后指出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为我国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我国基层教育工作者针对农村新需求、学习探索和总结教育的新规律,已经创造出了许多新实践。浙、滇、桂、鄂等地经验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我国多样化的教育事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它充分证明教育为新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农村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学术研究的热点并基本上形成了五种研究范式:历史启迪型、政策导向型、人文叙事型、村落考察型、实验实践型.农村教育研究呈现出研究主体多元化、研究视野逐渐下移、研究立场从客位转向主位、研究视角从物质、制度转向文化的趋势.但在今后的农村教育研究中,还应当加强涉农学科的融合、加强农村教育研究的前瞻性、开展农村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加强农民心理特征对教育影响的研
本课题通过对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红柳沟村红柳沟小学进行个案调查研究,运用访谈、观察、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整理调查资料,得出结果,分析发现甘肃省农村基础教育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力图为红柳沟小学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一点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