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思索--基于用户搜索行为的视角

来源 :新时代公众科学素质评估评价专题论坛暨第二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灾害以其突发性强、破坏性强、容易引发各类严重次生灾害等特点,被称为“群灾之首”,受到用户的高度关注.本文以百度海量用户行为数据为基础,利用百度指数研究特定关键词“地震”的搜索行为趋势和搜索特点,进而洞察用户需求变化和媒体舆情趋势,以此探讨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优化策略.
其他文献
清季社会多岐互渗的时代特性使得新式国文教科书在其诞生之初就必须直面确立文化标准、处理文化关系的实际问题.通过对第一套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科书——《最新国文教科书》的分析可知,清季国文教科书呈现出文化定位的中西交织性、文化心态的矛盾冲突性、文化传承形式的多样性.整体而言,清季国文教科书以“裂变中的传承”为主体脉络,以正面延续传统的连续性逻辑、“以旧释新”的中介性逻辑和“反传统”的裂变性逻辑,完成了传统
清末的历史教科书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描述了日本历史,可以说他们是窥探近代中国对日本历史认识的宝贵资料.而且,对于历史的认识东亚各国存在差异.因此,本文以清末编纂的“东亚史”教科书为焦点,对其编纂背景与内容一探究竟.
教科书展示教学内容、组织知识、提供学习评估、联系课程与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高度依赖的工具.因此,运用编审和选用机制确保教科书之质素,十分重要.近年,有意见认为应取消教科书评审机制,允许机构或学校自行编写和评审教科书,以趋向更自由地编写教科书.本文旨在从教科书编审机制,探讨趋向自由的基础.首先,简述香港取消教科书评审机制的意见;其次,探讨自由编审的意义;再次,分析教师
随着科学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科普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科普创作只有顺应新时代市场化的特征,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新时代市场化的科普创作娱乐化形式才能被公众所认可与接受.作为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普场馆,科技馆的科普创作与时俱进地利用娱乐化的形式开展,充分利用了娱乐化寓教于乐的教育特点,并有效结合公众喜闻乐见的科学视点来开展科普活动,从而进一步发挥了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能.本文以科技馆科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不断普及,数字科普移动阅读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尤其是在当下科技传播迅猛发展的时代,数字科普移动阅读对公民科技安全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借鉴国外科普移动阅读的产业模式,以此对我国的数字科普移动阅读产业的整体竞争态势进行详细阐述,强调数字科普移动阅读正在颠覆着科普产业的发展,数字媒介科普内容移动化、科普资讯快捷、更新化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移动阅读,关注和获取
展品作为博物馆的重要资源,也是博物馆与观众交流的纽带,对其进行评估对于博物馆的观众服务非常重要.本文首先明确了科学类展品和展品受欢迎度的定义,并基于此构建了针对科学类展品受欢迎度的量化指数,分别为展品吸引观众数量、展品吸引观众时间,以及观众满意度,每个指数均为客观、可比的无量纲化值.最后基于建构的量化指数,对具有不同特征的四件展品进行了评估实证研究,并根据实证研究的过程与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科普活动对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而科技馆开展科普活动更是将科技进步惠及广大公众的行为,不但有利于激励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公众创新意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营造创新的社会氛围,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厦门科技馆,多年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实践证明,这些科普活动提高了公众科学素质且受公众欢迎,扫除了公众对身边科学知识的盲区.本文着重分析了厦门科技
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科学素质的监测评估既要运用新科技工具来提升调查方法的信度和效度,又要兼顾本国特点和实际需求.中日两国在引进米勒体系进行公民科学素质评估的同时,在测试内容和调查方法上都进行了本地化的调整和创新.本文概述了中日两国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的最新发展状况,并进行了对比研究,力图借鉴相关经验,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的水平.
20世纪90年代,博物馆展览大多采取“雏鸟模式”(baby bird model),即博物馆馆员认为观众的胃口如同雏鸟般并未发育成熟,无论是学习动机还是经验,都需要馆员加以调教.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观众的期望非常广泛且复杂,灌输式展览已无法满足观众的需要,更不适用于发展至今的博物馆界.作为博物馆教育实现的首要途径——博物馆展览也逐渐从“填鸭式”的第二课堂发展为共鸣式、参与式、对话式、思考式等观众主动
本文首先阐明了工业遗产的内涵;其次,着重论述了工业遗产的科学传播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不但提供了重要的、有效的途径、形式、模式和机制、体制,而且提供了重要的、宝贵的、丰富的、独特的内容和资源.通过工业遗产,可以向公众进行基础科学方面的传播,科学研究及其应用方面的传播,科学技术史方面的传播,科学方法、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创新文化方面的传播,科学技术与社会(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