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洲湾地区大风分布特征及分区预报

来源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j82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连云港海岛站资料,分析了海洲湾地区风力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海洲湾地区进行了风力预报的分区;应用本地业务运行的WRFV3 模式对近海风力进行预报,结果表明,模式预报能较好的反映海岛站风力的趋势,但在风力大小的预报上存在较大误差,同时,WRFV3 模式对4 个站的风力预报准确率分析表明模式对特殊地理位置区域的预报准确率比较低;用Kalman 滤波方法对本地业务运行的WRF 模式的风力预报结果进行订正,结果表明,经过Kalman 滤波方法订正后,对近海海岛站上风力的预报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且分区内其他站的预报效果也相应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本文以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3号伟晶岩脉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和前人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对金属矿的地质特征以及成矿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3号伟晶岩脉的成因有可能属于多期熔体注入成矿。3号伟晶岩脉并不是一个没有外界环境影响下的结晶分异体,而是受到了多期次的熔浆注入形成的,从而造成各带之间年龄、造岩矿物、岩石化学特征、温度和稀有成分的变化的分带性。
本文以桂东南属于钾玄质岩石的马山杂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形成时代、物质来源、形成机制,得出:马山杂岩体为形成于燕山早期晚侏罗世的157.8Ma,为太平洋俯冲板块俯冲后反转和拆沉导致大量地慢物质上涌的背景下,中等亏损程度的地慢源区岩浆物质与富集的岩石圈地慢物质以及重溶的地壳物质共同作用的产物。
The mesoscale weather system which affected the Guangxi flash-flood-producing rainstorm of China in June 2008 is a quasi-stationary mesoscale vortex.Its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
利用实况观测数据、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和ECMWF 全球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江苏2011 年入梅以来首场区域性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环流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Hovm?ller 图分析方法,诊断Rossby 波下游发展效应对此次过程的影响,检验ECMWF 对Rossby 波下游效应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1)本次过程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且存在较强的不稳定性。(2)副高脊线稳定位于23
Monsoon gyr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large-scale circulation pattern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In part I of this study,obs
会议
利用实况观测数据和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对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2011 年汛期6~8 月的降水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2011 年汛期江苏淮南降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6 月14 日~29 日是梅雨阶段;7 月4 日~20 日为“倒黄梅”阶段;7 月26 日~8 月31 日属于夏季连阴雨阶段。(2)“倒黄梅”期间中低空温湿场互为反位相变化,多以低温高湿为主要特征,区别于梅雨期的高温高湿。
本文采用了NCEP 的GRIB 格式再分析资料,分析导致2009 年第17 号热带气旋“芭玛”和2009 年第7 号热带气旋“天鹅”路径异常的原因,并对比分析这两次过程的路径异常。“芭玛”的路径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为互旋阶段:在此阶段冷空气和西风槽的稳定少动,阻碍了“芭玛”的北上,当“茉莉”与“芭玛”之间的距离在1208km-1435km 之间,且处于鞍型场中,两者发生明显的腾原效应,导致“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1949-2010 年共62 年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和NCEP 等压面常规资料,对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的变性台风和同一时期的副热带高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表明在70 年代末期东亚气候发生变迁的前后两个时期,热带气旋、变性气旋和副热带高压都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变化.70 年代后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和变性气旋都较前一阶段少,且70 年代后期的1,2 月份均无变性TC 发
本文利用MICAPS 资料、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分辨率1°×1°)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宿迁2010年9 月2~3 日暴雨过程的水汽条件和上升运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狮子山”台风倒槽至副高边缘的低空南到东南风急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台风倒槽两侧的强水平风切变促使水汽快速集中,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
本文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2.5°*2.5°再分析资料,对2011 年11 月4 日发生在江苏的“雾起雾散、雷暴大作”天气现象从天气形势、物理成因诊断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揭开秋冬季节雾与雷暴天气现象同天出现的原因以及它们发生发展的成因,得到以下结论:(1)秋冬季节大雾与雷暴天气同时发生的几率较小,从大尺度天气形势分析,整个过程中高空500hPa高纬度地区气流较为平直,无明显冷暖气团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