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乳熟期茎秆强度的QTL定位分析

来源 :第六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ongzha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利用安农0711/河农825构建675份F2分离群体,于小麦乳熟期测定茎秆强度值,并选取190份极端材料进行初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8个与茎秆强度相关的QTL,分别分布于小麦2B、5A、5B、5D、7A和7B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33~9.78%,而第5同源群共检测到6个QTL,共解释24.35%的表型变异.其中QSS.ahau-5A-2、QSS.ahau-5B-1、QSS.ahau-7A三个QTL的表型解释率较大,分别为9.78%,7.34%和5.41%,进而利用675份大群体对3个位点附近的标记进行进一步连锁定位分析,结果表明QSS.ahau-5A-2与Barc136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3cM,解释了21.18%的茎杆强度表型变异,这也表明了5A染色体可能存在一个与小麦茎秆强度相关的主效QTL位点.研究结果可以为小麦抗倒伏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偃麦草属植物携带许多抗病基因,是小麦抗秆锈病的重要来源。同时,它的染色体倍性水平变异广泛,类型十分丰富。为了鉴定偃麦草属植物的倍性水平,开发新的抗秆锈病基因,我们对207个来源于5个不同种的偃麦草属品系进行了染色体数目检测及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中间偃麦草的倍性单一,153个品系中只检测到六倍体类型,而其余4个种的染色体倍性变化范围很广。尤其在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中,倍性的变异最为丰富,出现了包括六
偃麦草属植物携带许多抗病基因,是小麦抗秆锈病的重要来源。同时,它的染色体倍性水平变异广泛,类型十分丰富。为了鉴定偃麦草属植物的倍性水平,开发新的抗秆锈病基因,我们对207个来源于5个不同种的偃麦草属品系进行了染色体数目检测及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中间偃麦草的倍性单一,153个品系中只检测到六倍体类型,而其余4个种的染色体倍性变化范围很广。尤其在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中,倍性的变异最为丰富,出现了包括六
为明确不同地区小麦品种Wx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并筛选出更多用于培育优质面条小麦的Wx基因缺失材料,本研究利用Wx-A1、Wx-B1和Wx-D1位点的3个STS标记(MAG264、BDFL-BRD和MAG269),对来自山东、河南、河北、北京、江苏、安徽、山西和陕西等不同小麦主产区的共285份小麦种质的Wx基因组成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供试小麦种质的Wx基因组成以野生型(Wx-41 a/Wx
为了给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从国内外引进了小麦品种(系)222份.以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济麦22为对照,对引进材料进行了农艺性状、抗病性和品质指标测定(调查).苗期抗冻性鉴定结果显示,222份材料中有11份材料(占5.0%)抗冻性较差,27份材料(12.2%)抗冻性极差.白粉病鉴定结果显示,Kingbird、Takikeimugi-4和川农18等18份材料(8.1%)表现为免疫或高抗,QUAIU、H
小麦种子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其品质会逐渐变劣,种子萌发活力降低,进而影响播种质量和来年的小麦产量.本研究利用高温高湿人工处理加速种子老化的方法对小麦种子活力进行了遗传分析.我们利用90K SNP芯片对周8425B/中国春重组自交系群体245个株系进行基因型分析,结合三个环境下的表型数据,对小麦种子活力相关QTL进行了定位,初步检测到4个与加速老化种子活力相关QTL,分别位于1A、1B、4A、7D染
会议
高能混合粒子场(cR)诱变是人工模拟空间诱变中各种次级宇宙射线辐照,可以作为研究空间诱变机理和选育农作物突变体新种质的手段.但有时CR处理并不能播种前进行,因此有必要了解CR诱变处理后的储藏效应.本研究采用67Gy和83Gy 2个剂量的CR诱变处理并于-20℃储存9个月的普通小麦品种川辐6号和八倍体小黑麦OT-10干种子为研究对象,以小麦诱变育种常用的200Gy 60Co-γ射线辐照和未辐照的干种
高能混合粒子场(cR)诱变是人工模拟空间诱变中各种次级宇宙射线辐照,可以作为研究空间诱变机理和选育农作物突变体新种质的手段.但有时CR处理并不能播种前进行,因此有必要了解CR诱变处理后的储藏效应.本研究采用67Gy和83Gy 2个剂量的CR诱变处理并于-20℃储存9个月的普通小麦品种川辐6号和八倍体小黑麦OT-10干种子为研究对象,以小麦诱变育种常用的200Gy 60Co-γ射线辐照和未辐照的干种
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V8360具有抗逆性强、抗条锈性和抗白粉性强等许多优良的生物学特性.用9个我国目前流行的条锈菌生理小种对V8360进行了抗锈性评价,表明该易位系具有良好的抗条锈性.以条锈菌小种CYR32对V8360与感病品种铭贤169配置的F1、F2、F3和BC1代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并对其中一个F2代群体进行了SSR标记.结果表明,V8360对条锈菌CYR32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
为揭示小麦自然分离群体茎秆强度变化,筛选相关标记的优异等位变异,本研究以来自不同生态区茎秆强度不同的126份小麦品种(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为研究材料,分别于2012、2013及2014年份测定茎秆强度值;以分布与21条染色体的242个SSR标记检测所有材料基因型,采用TASSLE软件的MLM模型检测与茎秆强度紧密关联的标记位点,发掘相关位点内的优异等位变异.关联分析表明,三个环境中共检测到42个标记
Sugars in plants,derived from photosynthesis,act as substrates for energy metabolism and the biosynthesis of complex carbohydrates,providing sink tissues with the necessary resources to grow and to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