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星祭祀兴衰考

来源 :2017年度研究生农业文化遗产与民俗论坛暨农业文化遗产学与民俗学视域下的乡土中国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t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星祭祀是日月星辰等自然神灵信仰的一种,是西汉以来与先农、社稷等并列的农业祭祀之一,在以农为本的古代农业社会极受重视,并作为一种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官方祀典长期延续.毋庸置疑,灵星祠祀是中国祠祀文化和农业文明研究的题中之义.但目前学界关注焦点主要针对先农与社稷,对于位列农神祭祀之一的灵星祭祀鲜有关注,仅有数篇专题性论文曾作探讨.仅见的灵星祭祀研究,主要是对灵星祭祀与雩礼、先农祭祀之间的关系,先秦两汉时期灵星祭祀的兴起及其制度变迁等层面的探讨.
其他文献
济宁城区以南,京杭运河沿岸的赵村、石佛村、新店村、新闸村、仲浅村五个村落,流传着一些富有神奇色彩的民间传奇人物传说.通过田野调查发现,这些传说以新店村居多,也最为全面.传说中的传奇人物就生活在新店村,他们是民众的代表,具有朴实、勤劳、诙谐的个性.传说本身也描述了运河与湖泊交汇地带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本文主要探讨运河沿岸民间传奇人物传说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村落民间传说具有区域文化史的价值,
非遗众筹是非遗项目与众筹的结合,它采用“赞助+回报”的形式,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向大众介绍非遗,并将某些可以以产品形态或者文化形态呈现出来的非遗项目推广给大众,进而取得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这也是解决非遗传承和融资难的一种新尝试。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和推进,各地积极探索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努力让乡村美且有内涵.本文基于浙江省平湖市鱼圻塘村的实地调研,总结了鱼圻塘村将文化元素引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和效果,并从该村建设中得出了几点启示.
为了实现党和政府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特别是在民族地区,以“重庆石柱黄连传统生产系统”为例,课题组在仔细查阅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应从历史性、系统性、濒危性方面深度发掘农业文化遗产.2017年在申请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又进一步提出了将农业文化遗产与当地的经济、文化、旅游、民族等工作相结合,特别是与美丽乡村建设、休闲农业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相结合,挖掘新的经
在梳理人类学中的文化适应与都市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傣味饮食在相间的傣族人家和城市里的都市化过程中的文化适应状况.在两种文化互相融合的表象下来分析讨论傣味饮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清代是湘西历史时期农业开发的高峰时段.文章以地方志及相关史料为基础,并借鉴学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比照年鉴学派长时段理论,首先抽绎清代湘西农业开发的历史背景,然后着重探究清代湘西农业开发的具体表现以及缘由.力图从农业开发的角度来把握其内在本质,以审视当代湘西农业发展的方向.
中国古代土地神信仰历史悠久,其发展贯穿中国史前史后.对中国古代土地神信仰的研究,就是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基础之上的古代人民意识与文化的研究.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土地神信仰变化伴随着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发展.中国古代民众的主体意识在土地神信仰中表现为与自然环境的主客体分离,土地神信仰中所展现的现实世界的模式,以及信仰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的能力的自信和欲望的肯定三方面.可以说土地神信仰的主体意识可以随处察觉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羊拉乡位于滇、川、藏三省交界处,西北部与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相邻,东部与四川省甘孜州的得荣县和巴塘县相邻,被誉为“鸡鸣三省”之地.羊拉乡属于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区域,境内共有7座格鲁派寺院,是云南省藏区29个乡镇中藏传佛教寺院最多的乡,而寺院是羊拉乡宗教文化的中心场域.佛陀说“佛法不坏世间法”,宗教在满足藏民最基本的信仰需求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整合和控制功能,对藏区的社会发展
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批项目之一,浙江青田县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是传统生态农业的典范样本.它得以形成并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发展传承下来,主要在于该地独特、优越、适宜的生态环境与其他人文条件的结合.从生态民俗学的视角来考察以龙现村为代表的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将这一农业文化遗产置于社区生活背景中、置于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中来考察,分析村民适应生态环境、利用自然资源的农耕文化、传统智慧,以及这一系统在现代社
在优良的稻作条件下孕育出来的安仁元宵米塑,是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制品,它在民俗节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安仁元宵米塑在传承过程中,从最初的祭祀、祈愿到后来侧重美食、观赏价值,其制作技艺在不断地改善和进步,塑造的形象也更加丰富多元.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以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何陆生的制作技艺为例,对安仁元宵米塑的制作技艺加以梳理,并对米塑形象的民俗寓意和工艺内涵进行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