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语动词的类型学分析——兼与汉语比较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f344010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并根据Greenberg的有关语序共性,通过对毛南语动词的句法结构分析,以汉语已有的类型学分析为背景,比较毛南语动词与汉语的共性与差异。认为毛南语具有比汉语更典型的SVO特征,具有比汉语更多的VO型蕴含共性。毛南语是比汉语更典型的SVO型语言。
其他文献
本文用语义信息论的观点,考察了汉字的信息特点,并从汉字的笔画、书写规则、构造方式、偏旁与独体字构造的理据以及六书等方面,讨论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方法问题。
本文根据对我校对外汉语专业的相关教师、对外汉语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共计139名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就我校对外汉语专业双语教学现状、双语教学对象的语言能力定位、双语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双语教材的选择与整合以及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研究2001年8月5-22日在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20户维吾尔族家庭进行了日常生活问卷调查。饮食部分主要调查的是饭食,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维吾尔族有些日常饭食应是多族群体的历史积淀,折射着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光。
空缺是维吾尔族学生运用汉语动结式述补结构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本文针对空缺补语,保留动词述语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说明其原因。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哈萨克族是仅次于汉族和维吾尔族的重要成员。第一代哈萨克族人在故乡接受了哈萨克语的教育;第二代一部分在克拉玛依市接受了维吾尔语教育,少部分接受了汉语教育;第三代大多选择了汉语教育。从1955年到2005年的50年间,哈萨克族适龄学生接受教育的所用语几经波折,至今仍无最终结果。到底用哪一种语言接受教育?众说纷纭。近期,本文带着这个问题,通过随机抽样,以同卷和人户访谈调查形
本文以广西扶绥县中东镇新灵村壮语(属邕南土语)为语言点,概括和分析壮语中对性质、状态程度深的各种表达形式及特点并归纳其相应的汉译形式,以期对壮汉双语教学及壮语语法研究有所裨益。
本文以两个调查点的117名初学汉字的侗族儿童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了两次汉字认读调查。文章根据调查对象的汉语水平、家庭环境和所接受的双语教学模式等非汉字因素对其进行分组,并使用spss11.5软件对各组侗族儿童的汉字认读错误率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论认为:侗族儿童的汉语水平和所受到的双语教学模式非常显著地影响他们的汉字认读,高汉语水平的侗族儿童的汉字认读规律更接近于汉族儿童,双语双文教学模式更有利于
本文通过对壮语和汉语的亲属称谓的比较,从面称和背称、直系和旁系、血亲和姻亲、父系和母系、谦称和尊称、构词方式等几个方面归纳了汉语与壮语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初步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以便于壮族人学习汉语亲属称谓。
京语作为中国濒危语言的一种,其语言功能随着社会发展而严重衰退,而且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双语教育政策在京族地区尚属空白。双语,一直被视为是语言融合(语言消亡)过程中的必经之路,由此在京族地区实施京汉双语教育不但能填补国家双语语言政策实践的空白点,而且还能成为保护处于衰退中的濒危语言的最佳对策和模式。本文将从双语教育与濒危语言保护、京汉双语教育的实施设想、实施双语教育的意义三部分来阐述在京族地区开
土家语是一种濒危语言,其语用状况受到人们的关注。古丈县土家族人口共有47162人,据笔者实地调查和统计,其中会说土家语(包括“会一点”)的有5104人,这些人均为汉/土家或者土家/汉双语人。调查报告分几个方面:一、双语分布的范围及特点。范围细分到各村寨,并做了全部使用人口统计和分布特点分析。二、双语使用对象分析。从年龄段、使用者的双语程度、使用者的母语转换等角度分析。三、双语环境分析。主要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