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牛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摸清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牛弓形虫的感染情况,应用弓形虫循环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对采自兰西县、富裕县、讷河市的34份牛血清进行了弓形虫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在被检的34份血清样本中,阳性率为11.77%(4/34)。其中兰西县阳性率为9.09%(2/22)、讷河市为33.33%(2/6),富裕县阳性数为0,但有2份可疑。研究结果与以往调查阳性率有较大提升,应当引起人们对牛弓形虫病的足够重视。
其他文献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基因功能研究工具,不仅应用在秀丽隐杆线虫这样的模式生物中,而且已经成为鉴定基因功能高通量的筛选方法。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R
会议
用伊氏锥虫优势变体(Hb Tat1.18)纯化抗原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利用淋巴杂交瘤融合技术,筛选出两株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D7、589。经间接EUSA检测3D7
用血液压滴标本检查法和姬姆萨染色法对犀牛和犬可疑附红细胞体和梨形虫进行鉴别检查,结果血液样品中均发现大量细胞外颗粒和星芒状红细胞。压滴标本随时间延长,pH和电解质变化
采用GC-MS技术(气相-质谱联用色谱技术)分析旋毛虫肌幼虫和成虫的脂肪酸组成,并与宿主中相应部位的脂肪酸组分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旋毛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组分的变化及其受
会议
2012年6月18日,作为中国亿万女性的代表,刘洋在太空的举手投足获得了高度关注。而她微笑背后的磨练与坚持,则是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非你莫属”  2009年夏天,在焦躁的蝉鸣声中,解放军总装备部悄然启动了第二批预备航天员的选拔工作,有15名女性候选人入围。  “不用担心,非你莫属。”广空某飞行大队教导员吴达发至今仍清晰记得,刘洋找他做个人报名材料的鉴定时,他这样回答。  作为飞行大队副大队长,
自1993年转染技术首次在弓形虫中成功报道以来,顶复门原虫的转染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在弓形虫、疟原虫和住肉孢子虫等实现了稳定转染,而且在体外细胞上生长效率较低的柔嫩艾
会议
利用两株伊氏锥虫的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1-5.8S-ITS2)的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学分析来研究来两株水牛伊氏锥虫的分类学地位。通过对我们从水牛分离到的锥虫(广西株)和湖
会议
本研究以纯化的猪附红细胞体特异性抗原作为包被抗原,在建立猪附红细胞体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各反应参数的优化,确定了各参数的最适反应条件,并初步组装成试剂盒
会议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猪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识别乳酸脱氢酶A的基因(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分析和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对其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特
会议
弓形虫病作为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无论在畜牧业还是在公共卫生学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弓形虫疫苗的类型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疫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