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舌病病毒8型VP2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抗原表位鉴定

来源 :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舌病(Bluetongue,BT)是由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引起的,主要由库蠓传播的反刍动物烈性非接触性传染病.BT血清型众多,目前已发现24个血清型,最近又相继分离到BTV25和26型.BTV基因组由10个线性双链RNA片段组成,共编码11种蛋白,七种结构蛋白(VP1-VP7)和四种非结构蛋白(NS1、NS2、NS3/NS3a和NS4).其中VP2蛋白是由L2基因编码的,是BTV外壳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是BTV的主要型特异性抗原.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BTV8 VP2蛋白为免疫原,以真核表达的VP2蛋白为包被抗原制备VP2蛋白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并利用肽扫描技术对其抗原表位进行鉴定,为BTV8型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建立以及VP2蛋白功能和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BTV血清型众多,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免疫性保护差,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建立快速的血清型检测方法。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BTV8 VP2蛋白制备了2株BTV8型特异性Mab,为BTV8型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利用肽扫描技术对其表位进行了鉴定,为VP2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总结回顾了我国渔业科研院所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对渔业发展的贡献,并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国际科技合作的特征,利用SWOT分析法对比分析了我国渔业科研院所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风险,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渔业科研院所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学科领域和工作重点,建议我国渔业科研院所近期应围绕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利用国内投入通过国际合作提升创新水平和完善合作机制引导科国际合作工作等方面开展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食源性病原菌,可引起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脑炎、败血症、心内膜炎、流产、死胎及脓肿等,大约有30%的致死率。因此研制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非常必要。溶血素O(Listeriolysin O,LLO)是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最主要的毒力因子,由hly基因编码。本研究的目的是对LLO进行定点突变,以期提高其免疫原性
2012兽医病理学会议论文集为了揭示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本研究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皱胃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皱胃幽门腺区胃小凹深度最深(幽门腺区275.2+59.8μm,胃底腺区144.1+52.9μm,贲门腺区为143.9+41.4μm)
为了探究沙冬青种子总生物碱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特性,并为进一步有效利用沙冬青资源提供相关依据,本试验采用酸水法提取沙冬青种子总生物碱,并采用给小鼠口腔灌服的方法对该生物碱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改良寇氏法测定该生物碱的LD50及其95%的可信限。结果表明,沙冬青种子总生物碱对小鼠口服的LD50为588.71 mg/kg,LDso的95%可信限为513.93~674.37 mg/kg。剖检变化为心脏色泽暗淡
目的:探讨硫酸酯化茯苓多糖(SP)对PCV2体外感染猪脾细胞诱发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及其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筛选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原和抗体均为阴性的断奶仔猪,无菌分离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加入1000×TCID50 PCV2病毒悬液孵育2h后,再加入终浓度分别为400μg/mL、200μg/mL、100μg/mL、50μg/mL、25μg/mL的
目的:为了解贵阳市某奶牛场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并进行针对性防治.材料方法:采集新鲜血液和粪便各50份,分别应用血推片法和尼龙兜淘洗虫卵法,进行血液原虫和消化道寄生虫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血液原虫主要为巴贝斯虫和附红体,感染率分别为22%(11/50)和44%(22/50);消化道寄生虫感染主要为吸虫、绦虫和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4%(7/50)、8%(4/50)及2%(1/50).经贝尼尔和阿苯
目的:为了解贵阳市猪场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并进行防治.材料方法:采集7个临床健康的规模化养猪场新鲜血液、粪便和皮屑各350份,分别应用血推片法、饱盐水漂浮法及沉淀法,检测附红体、消化道和体表寄生虫.结果:检测结果显示附红体病的感染率达59.14%(207/350);消化道寄生虫主要为蛔虫,感染率为27.71%(97/350);体表寄生虫主要为猪疥螨,感染率为23.71%(83/350).感染猪经贝尼
目的:通过绵羊肺炎支原体(Mo)贵州分离株的遗传进化特征分析,为贵州省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控CCPP爆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材料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对所分离支原体进行分子鉴定,从Mo贵州分离TZ株与WN株的DNA中扩增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连接pMD18-T克隆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中,并进行重组质粒的PCR与酶切鉴定,通过序列比对分析比较了Mo贵州分离株与国内外其他毒株及多种支原体的遗传
目的:为区分PRRSV隐性感染和灭活苗免疫猪群产生的抗体,为猪场PRRSV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材料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与HindⅢ对重组质粒pMD18-T-Nsp10/JL双酶切,将目的基因Nsp10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Nsp10/JL,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结果:SDS-PAGE分析
蓝舌病病毒(BTV)是由虫媒传播的非接触性反刍动物急性传染病,OIE将其列为实时通报疫病,我国将其规定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可以检测BTV抗体的竞争ELISA方法,为BTV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安全及低成本的技术手段,同时为研究VP7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阻断机制奠定理论基础.竞争ELISA方法为OIE确定的BTV血清学诊断首选方法。本研究建立了竞争ELISA方法,其检测结果与国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