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CNN建模及其在成矿复杂性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2009全国数学地球科学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3297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胞非线性网络(A Cellular Nonlinear Network,CNN)是由局部耦合的空间排布的细胞(单元)组成,每一个细胞是一个动力系统,它有输入、输出以及依某一规律演化的状态变量(Chua,1997),CNN被称作探索动力系统复杂性的范式。 从数学的角度上来看,只要定义了每一个细胞的演化动力学方程和细胞之间的耦合法则,则确定了一个CNN。由反应-扩散方程描述的动力系统,通过空间和(或)时间的离散化,可以映射为CNN,原偏微分方程即可以转化为常微分方程,进而可用差分方法定量模拟其演化性态。 常见CNN都是建立矩形区域上的。在大量观察中我们发现成矿过程可能在正六边形区域中发生,如成矿热液从外围或中心轴方向侵入正六棱柱方解石晶体,如果在垂直于轴线方向的平面上描述反应-扩散过程,则动力学空间是一个正六边形区域。本文正是为此建立了六角CNN系统,通过合理剖分空间并对节点编码,巧妙地解决了定义细胞间耦合法则的邻域以及相关的几何对象的描述,如对角线、层、象限等,使得按层描述动力学演化过程得以实现。由此建立的六角CNN可以用来定量模拟相关矿物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和其它地学过程。 Fowler、Katsev和LHeureux等人(1996、2000、2001等)在定量研究闪锌矿晶体形成时,将动力学过程描述为反应-扩散过程、沉淀过程和成核结晶过程,涉及到6个状态变量和十几个动力学参数,在卤水从圆柱形碳酸盐介质中心轴方向侵入的假设下定量模拟了闪锌矿形成的条带状斑图结构(Liesegang环带)。本文提出了六方晶系方解石中形成闪锌矿的新假设,用六角CNN模拟实现了闪锌矿晶体的形成过程,模拟得到了闪锌矿的Liesegang环带结构和矿物晶体中结品颗粒半径自外向里振荡减小直到矿物品体中心形成一个较大的核,以及自外向里结晶颗粒半径具有幂律分布等结果,并且发现在自组织临界状态下结晶颗粒表面分析摩尔浓度出现分岔以及结晶颗粒半径出现非线性振荡等现象,这些结果与显微实验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不仅为六角平面空间上的动力学过程模拟提供了有效的建模方法,而且发现了矿物晶体形成过程中有意义的分形、振荡、自组织临界状态和分岔等复杂现象,这些现象越米越受到广大科学工作者关注,值得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采用基于多元地学信息提取和信息综合技术开展矿产资源定量评价与成矿预测是近年来矿产资源勘查快速发展的方向之一。但多源地学信息由于其来源和表达信息的不同往往具有不同的量纲,且不能直接反应成矿信息,从而使得在图像处理中常用的方法无法用来开展矿产资源定量评价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文将证据权模型中后验概率与空间信息集成模型相结合,首先通过建立不同地学信息与已知矿床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计算在不同地学信息条
证据权方法在矿产资源预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整合多源信息作为证据,可以形成潜在矿产分布的后验概率图。然而,证据权方法只能预测一种可能的结果,因此在实际决策分析时有所局限,尤其是当预测结果与地质专家的经验推断不太符合时。从非线性科学的角度而言,成矿过程是一种奇异性事件。奇异性意味着成矿元素在狭小范围内的富集,因此成矿区可能在相对小的范围内是连通的,其中未出露地表的部分可能在深部成矿,因而预测矿区的
以哀牢山地区镇沅老王寨为研究对象,应用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开展成矿预测、统计预测和矿产资源预测,研究矿床密集区与异常密集区的信息之间转换规律即综合信息矿床密集区逻辑模型,通过异常密集区找寻矿床密集区,从矿床密集区中找寻大型、超大型矿床。哀牢山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的特点是前震旦系基底(元古界),通过研究表明:基底控制盖层、基底控制岩体和构造格架,它们之间是有机关联的整体。研究表明:金矿床密集区和
地层岩性、矿区构造和岩浆活动三个主要因素控制个旧锡铜多金属矿的成矿作用和矿床的产出,其中三叠统个旧组地层是矿区最主要的容矿层。本文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综合云锡公司钻孔、坑道及典型剖面资料,对个旧东区五个矿田从1800、1600、1360米三大平台对个旧组地层主要工业元素品味、厚度进行系统计算、对比个旧组3段11层的含矿性,做出资源潜力预测。
根据断裂构造具有自相似性、模糊性和信息不充分性等特点,提出了将断裂分维值作为主要评价因子,采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断裂构造进行定量评价的思路;通过模糊关系来刻画因素和复杂程度的关系,采用灰度来描述信息的充分程度,在此基础上介绍断裂分维值的自动统计算法和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模步骤。研究结果表明:分维值能准确而有效地反映断裂构造复杂程度的良好参数;模型的评价结果较客观,应用于某矿区的构造复杂程度评
在资源勘查与预测评价工作中,物化探数据的处理至关重要。如何从复杂的叠加异常中分离出单纯由勘探目标引起的异常,是目前勘查工作中最主要和最困难的问题,异常的有效分离有助于选取合理的勘探目标。鉴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HT)能有效的分离叠加信号,本文用二维HHT中的二维EMD方法对云南个旧地区物化探数据进行非线性的多尺度分析与分解,实现对物化探异常的分离,揭示深层次找矿信息,从而扩宽HHT的应用领域。
地球化学探矿已成为目前找矿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发现异常并对异常进行筛选和评价,工作的关键在于合理区分背景与异常。目前常用的方法大都建立在研究总体服从正态分布的基础上,在整个研究区用统一的异常下限值确定异常,容易造成低缓异常的损失,从而影响评价的科学性。本文以大兴安岭北段小波勒山区1:5万水系沉积物数据为对象,运用趋势面分析方法,用趋势值拟合趋势面代表研究总体的规律性变化部分,用剩余值
通过采集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顺德区的208个蔬菜地表层土样,分析了Cu、Ni、Cr、As、Pb、Zn、Cd和Hg等8种重金属的全量。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的平均浓度高于广东省土壤背景值。Cd和Hg的最高浓度分别为6.54mg/kg、4.82mg/kg变异系数分别高达115%和151%,高浓度加上高的变异系数暗示了Cd和Hg的人为来源.多元统计与傅立叶和谱分析的结合,解释了Cr、Ni和Cu的自然来
各向异性标度不变性(anisotropic scale invariance)作为许多地质过程、事件产生地质特征和模式的本质属性正在地学研究界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了理解和描述各式各样的尺度不变性系统,科学家们最早提出了一个名为“GeneralizedScale Invariance(简称GSI)”的理论体系,它可以用来描述大小尺度可以相互关联的最普通的情形。在GSI这一理论基础上,人们提出了一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是通过对不同水系中的沉积物的系统采样分析,研究元素的分布特征,从而发现地球化学异常,圈定找矿远景区和成矿有力地段,进而为地球化学勘查提供依据。通常,研究区不同级次的水系错综复杂分布,在水系沉积物测量中往往沿不同的水系均采集样品,那么,在水系沉积物中元素含量的分布在不同级次水系中的分布是否有异同?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选择西藏某地区7113个来自7个不同级次水系的水系沉积物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