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评:政治与伦理

来源 :伯尔与中国:交互文化沟通与文化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hm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8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寻根文学”而形成的“文化热”及90年代晚期迅速勃兴的“文化研究”谈起,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对目前文化批评的进路及其局限性予以审视和分辨,以期在接受和推进的过程中获得一个反思性前提,是非常必要的。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中国“写人论”的古今演变进行了分析。文章围绕依傍画论的早期“写人论”、中国“写人论”话语的独立、中国“写人论”话语的细化及单极化、中国“写人论”
会议
政务类文本是地方政府门户网站(英文版)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类文本具有以下特点:专有名词多,使用频繁,专业词语或半专业词语多,具有新闻文体的特征,属于信息功能的文本。翻
会议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扩大了翻译研究的范围,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影响翻译活动的文化、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等宏观因素。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基于此,探讨了翻译的
会议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民族文化缺失的现象。大学四年几乎没有开设任何母语提高以及加强民族文化知识的课程,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对母语文化的自卑心理。对
会议
本文对钱谦益与袁中道的交游进行了考察。文章认为,钱谦益与袁中道的密切交往,不仅使他的学诗、论诗深受公安派之影响,而且对包括公安、竟陵等各种诗派的流弊深有体会,
会议
本文对明清之际江南几个诗歌流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明末清初江南诗歌流派的形成、诸诗派党社意识的一致性、各诗派的诗学联系与分歧等进行了阐述。
会议
根据文学与语文发展脉络,从文学解读与教学解读两方面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解读史进行比较研究;从解读方法的选择使用中,对解读方法的取舍成因作了初步的探讨
会议
本文以时间为序对欧阳修与曾巩的交游作了考述,纠正了《曾巩年谱》与《欧阳修纪年录》的些许失误,利用了新发现《永乐大典》残卷中的曾巩佚文.认为在欧、曾30多年的
会议
逼真性被认为是影像的本性之一,但学界对其阐释却有相当大的含混性。本文从影像心理学和技术审美学的角度,反思了照相本体论、影视特技、拟像对影像逼真性认知的影
会议
文学的边缘性是文学在现代语境下的根本特征之一.边缘性不是边缘化,文艺学的边缘性使文学和主流意识形态和符号权力场保持了合理的视距和足够的张力,这是当代文学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