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SB-MBR组合工艺处理模拟黄连素废水试验研究

来源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河流主题“流域行业点源水污染控制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zi16816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UASB-MBR组合工艺处理模拟黄连素废水,在模拟废水中投加不同比例黄连素纯品,通过微生物共代谢协同去除废水中黄连素。在HRT=24h,进水黄连素废水投加比例7.5%-25%条件下,进水COD 1717-4393 mg/L,NH4+-N91.8-158.7 mg/L,黄连素浓度64.4-276.8mg/L,组合工艺可实现废水中污染物的有效去除,COD、NH4+-N、黄连素去除率分别为:92.5%-95.9%,67.0%-98.9%和99%以上,废水中黄连素主要通过UASB反应器去除,去除率95.2%-98.9%。对比了常规活性膜生物反应器(CMBR)和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MBMBR)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在进水有机负荷0.54-1.14kg COD/(m3·d),黄连素浓度0.71-1.45 mg/L条件下,两MBR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差别不大,反应器稳定运行60d,两MBR中过膜压力均稳定在2.5 KPa左右;随着UASB出水黄连素浓度升高至3.45-12.42 mg/L,在污染物胁迫条件下,两MBR中微生物胞外多聚物(EPS)和溶解性微生物细胞产物(SMP)均有升高趋势,导致膜污染加剧,且CMBR中污泥呈现由分散态向聚集态的转变。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几个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磷吸附等温线和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平衡浓度。结果表明: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等温线同时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FreundIich等温吸附方程。据Langmuir方程计算,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容量在0.122-0.893mg·g-1之间,且吸附容量与Al2O3、TF2O3和有机磷的含量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存在吸附/解吸平衡点,该点浓度对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两种氮源水体中不同曝气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试验使用铵态氮和硝态氮作为氮源,每种氮源水体分别设置不曝气、完全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4个处理。结果显示:试验初期以铵态氮为主要氮源的水体中藻类生长明显好于以硝态氮为主要氮源的水体。试验后期则以硝态氮为主要氮源的藻类生长情况更好。连续曝气对于两种氮源水体中藻类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昼间曝气对两种氮源的藻类生长影响不大;而夜间曝气对藻
在天津市塘沽区生态明渠中进行实验,测定了生态渠中水质及生物指标的日变化量。水温、DO、叶绿索a、初级生产力及净生产力呈相似的变化规律,均在12:00-14:00达到最大值,其中DO值在一天中始终处于过饱和状态。水体中TP和PO4-P在一天中呈上升趋势,浮游动物种类及密度未出现明显变化,论文总结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水质指标及藻类生长的变化。进行淡水藻类对营养盐消耗的研究,观察监测在一天中明渠中的藻类
农业面源氮磷污染是造成太湖流域地表水富营养化主要原因之一。该地区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施肥量显著大于水田。明了该地区蔬菜土壤氮磷状况及其向水体迁移过程与通量:开发控制蔬菜地土壤氮磷向水体迁移措施对防止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根据现有资料综述了太湖流域蔬菜地土壤氮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以宜兴市大蒲镇典型蔬菜地50hm2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蔬菜地土壤氮磷空同变异特征,氮磷通过垂直迁移向水体输
以2,4-二氯苯酚(2,4-DCP)和斜生栅藻(Scencdcsmnusobliqnu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2,4-DCP的10d暴露对斜生栅藻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阐明了2,4-DCP可通过活性氧或其他过氧化物造成对斜生栅藻的损伤,同时证明了藻细胞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Px)等抗氧化酶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清除活性氧、维护细胞正常生
水华是富营养化水体最显著的特征,其成因及控制方法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表明:金属元素在浓度较低或较高的情况下,会对藻细胞形态、酶活性、光合放氧、藻胆蛋白及藻胆体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对藻类的生长繁殖产生负面效应。有研究者据此提出了利用金属元素调控藻类水华的技术。本文对此类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了利用金属元素调控水华的生物学机理,讨论了此类技术的可行性和优缺点,并对该类技术的
造纸、印染、果汁高浓度工业废水是目前我国三种对主干河流造成严重污染的行业废水,在当前循环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硬性要求下其生物处理工艺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我国以厌氧反应器为核心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在这三种废水中的应用情况,该技术推广及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认为运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对高效厌氧反应器展开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是解决当前工业废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如何选择适当的污水处理工艺是当前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本文以水培生态净化槽为人工湿地的预处理工艺,对水培技术作为复合人工湿地预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和人工湿地处理新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水培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其中COD、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4.8%和88.7%,可有效削减人工湿地的COD负荷和降低湿地介质孔隙堵塞的风险。在试验设定的深度
实验研究了ABR-好氧颗粒污泥组合工艺的启动运行,通过分析发现:ABR反应器在HRT为4天,黄连素浓度为50mg/L的运行方式下成功启动。反应器运行稳定后每个格室MLLSS平均值分别为:25840mg/L,21560mg/L,27500mg/L,11200mg/L;以ABR反应器出水为营养物,成功培养出粒径在2-10mm,沉降速率为104-137m/h,沉降性能优良的好氧颗粒污泥;该组合工艺在启动
以课题组前期设计的对大豆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处理后的出水进行CAAC(连续化好氧-厌氧耦合工艺)处理,运行近一年,该工艺具有COD去除率高,运行期间基本无剩余污泥排放的特点。本研究通过DGGE技术并结合与污泥减量化相关的生化指标来分析反应器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细菌种群的演替与系统负荷、运行时间以及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系统运行初期,CAAC反应器在沿水流方向上MBBR、缺氧区、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