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幼鱼上使用复合植物蛋白及蝇蛆粉替代鱼粉的效果实验

来源 :第九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在大菱鲆幼鱼饲料中替代更多的鱼粉,本实验选用了多种植物蛋白(豆粕、玉米蛋白粉、谷朊粉、花生粕)进行复合后添加少量的蝇蛆粉,设计了6组饲料:1个鱼粉对照组和替代35%、40%鱼粉的5个实验处理组(35(0%),35(1%),35(3%),40(0%),40(3%)).实验选用4.90±0.03g的幼鱼进行饲养9周,结果发现:除了40(0%)处理组外,其他的处理组均与对照组有相同的生长表现;包括35(3%)和40(3%)在内的鱼体蛋白、脂肪、灰分含量与对照组相似;鱼体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出现了一些改变;总胆固醇、IGF、AST和ALT酶活都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1)能够在大菱鲆饲料中替代35%及40%的鱼粉而不影响其生长;(2)添加蝇蛆粉显著提高了饲料的消化率以及鱼体对饲料的利用率,其他各种生理指标也更优.进一步探究40(0%)组生长表现差的原因,发现TOR和4EBP1的mRNA表达量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是鱼体对饲料的消化率降低,并且血清中羟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需要进一步探究蛋白质代谢及信号通路关联的内在机制以便更大程度地替代鱼粉.
其他文献
实验以140.93±6.12g的海鲈为实验对像,以商品饲料和30%进口鱼粉含量为两个对照组,比较不同植物蛋白原料在海鲈饲料中的应用价值.通过100d的实验表明,使用豆粕、大豆浓缩蛋白和菜粕等蛋白替代5%进口鱼粉获得的生长效果与两个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使用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等蛋白替代10%进口鱼粉后,生长效果明显下降,而使用菜粕等蛋白替代10%鱼粉后,生长无显著差异;使用花生粕替代5
以初始体重(7.01±0.05)g的青鱼(Myloparyngodon piceus)为研究对象,用棉粕全部替代豆粕后添加晶体赖氨酸和铁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为40%豆粕、41%棉粕、41%棉粕+硫酸亚铁、41%棉粕+0.342%晶体赖氨酸、41%棉粕+硫酸亚铁+0.342%晶体赖氨酸,研究棉粕饲料中添加赖氨酸和铁对青鱼生长、免疫和体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棉粕替代豆粕显著降低了青鱼
本实验研究吉富罗非鱼成鱼(290.6±5.8 g)对6种蛋白原料(全脂膨化大豆、豆粕、棉粕、菜粕、花生粕、玉米蛋白粉)和2种能量原料(小麦麸、面粉)的粗蛋白、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结果发现:吉富罗非鱼成鱼对8种原料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8种原料的粗蛋白、总能和平均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均以面粉最高,小麦麸最低.在6种蛋白质原料中,罗非鱼对其粗蛋白、平均氨基酸、
本研究旨在分析枯草杆菌E20发酵豆粉取代点带石斑鱼饲料中鱼粉之潜力.使用鱼粉为基础之饲料及10、20及30%和10、20、30及40%鱼粉分别被未发酵豆粉及发酵豆粉取代之饲料喂食石斑鱼84天后,分析其成长、消化酶活性,和肝及肠的组织学变化,以评估最适之鱼粉取代量.实验显示控制组与各实验组间之鱼只活存及肌肉组成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且当饲料中最多30%鱼粉被发酵豆粉取代时,鱼只之成长及饲料效益亦没有明显
分别使用2种液体磷脂(SL)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鱼油(FO)以评估其营养价值.在第一个试验中使用液体磷脂酸价为19.68 mg KOH/g.三种等氮等能的配合饲料分别含有2%FO+1%SL,1.5%FO+1.5%SL和1%FO+2%SL.每种饲料分别投喂5个水族箱的凡纳滨对虾(0.58±0.01 g),每个水族箱放养对虾30尾.试验持续10周.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比例的FO和SL对凡纳滨对虾生
本研究在实用饲料配方模式下,以草鱼为试验对象,采用普通棉粕、高蛋白棉粕、棉籽蛋白和葵仁粕四种植物蛋白原料,在等蛋白质、等脂肪、等能量的条件下分别设计低水平和高水平,共8个试验配方,每一配方分别加工成膨化饲料和硬颗粒饲料,共16种试验饲料;将试验草鱼随机分为16组,每组设3个平行,于网箱中进行养殖试验,养殖周期为62天.养殖结束后分析草鱼的生长速度、饲料效率、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及氨基酸组成等,探讨四种
以俄罗斯鲟[体重481±15 g]为试验对象,以鱼粉、豆粕为蛋白源配制对照饲料,用南极磷虾粉分别替代10%、20%和30%的鱼粉,配制3组试验饲料,饲喂俄罗斯鲟200d,研究南极磷虾粉替代部分鱼粉对俄罗斯鲟生长、肌肉成分和鱼体组织氟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俄罗斯鲟的增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也显著升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
本研究利用0.5%三氧化二铬作为指示剂测定南美白虾对七种特定饲料原料之干物及蛋白质消化率,白虾初始体重为3.93±0.12 g,测定原料包含红鱼粉、大豆粉、大豆水解蛋白、干贝粉、乌贼内脏粉、小麦筋粉及螺旋藻粉.实验饲料为添加30%测试原料于参考饲料中,实验及参考饲料均喂予白虾,再利用养殖系统附加之粪便收集管收及粪便.各原料之干物及蛋白消化率分别介于64.79-80.89%及75.64-86.78%
为了研究配合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拟穴青蟹幼蟹的影响,本试验配制了5种等氮等脂饲料(粗蛋白45%,粗脂肪9.5%),其脂肪源分别是鱼油(FO),猪油(LD),红花油(SO),亚麻籽油(PO)以及混合油(MO,Ⅴ鱼油:Ⅴ红花油:Ⅴ亚麻籽油=1:1:1),另外,将红肉篮蛤作为对照组饲料.每个处理设三个重复,试验幼蟹饲养在18个400L的周转箱中,每箱25只幼蟹,初重为7.4g.6种试验饲料每天投喂两次.经
设计了一个小型(5.0 g)体外孵化试验来比较各种小分子有机酸(LMWOAs)对高灰分禽肉粉(PBM)中骨磷可利用性的改善作用,并探讨了适宜的孵化参数.研究表明,当孵化体系中水分为65%、LMWOAs剂量为PBM的10%、并且有EDTA存在的情况下,各种有机酸对磷的释放能力(可溶性磷Ps的得率)依次为酒石酸=蚁酸≥草酸≥乳酸≥富马酸=柠檬酸=苹果酸>醋酸≥丙酸≥丁酸≥苯甲酸≥山犁酸=对照组.选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