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drant下TLIF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不稳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724458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后路单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Quadrant下TLIF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0月至今,共有12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不稳的患者,其中L4/5间隙7例,L5S1间隙5例。
其他文献
目的 基于远程医疗系统的成本效益分析,探讨互动式远程系统的创建及其特点,研究远程医疗系统建设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方法 采用电信专网与我院远程系统连接,并收集远程医疗服务的病例,分析、评价远程系统的应用和推广价值。该体系采用VPN或ADSL与我院现有远程系统连接,提供影像、心电诊断全托管、疑难讨论、共同阅片和技术指导以及远程教学培训等。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甲状腺CT大小及其人体生理参数的相关性研究,为临床早期诊断甲状腺疾病提供一种思路及方法.方法 161例行头颈CTA扫描患者,男83例,女78例,18~80岁,根据年龄分为6个年龄组,测量其甲状腺厚度、宽度、长度、体积及其人体生理参数(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及体表面积BS).采用t检验、Kruskal-Walls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目的 通过对低剂量螺旋CT在肺部扫描检查中放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分析,来体现低剂量螺旋CT在肺部普查中的价值.方法 对15例已经确诊为各种肺部肿瘤的患者分别进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其中,低剂量扫描扫描参数为:120 kV,20 mAs,准直器16×0.75 mm,重建层厚5 mm,床速30 mm/周,螺距为7,扫描时间0.5 s/周; 常规剂量扫描参数为:120 kV,90 mAs,
目的 了解和讨论常见臂丛节后神经肿瘤病变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4例临床诊断为臂丛节后神经肿瘤病变患者(神经鞘瘤15例,神经纤维瘤5例,转移瘤侵犯臂丛神经4例).均行臂丛常规序列及MRN增强扫描,头颈部线圈、体部阵列线圈及脊柱阵列线圈联合成像.扫描序列为3D-STIR SPACE增强及常规T1、T2、T2-STIR序列冠状位扫描.扫描参数:T2-STIR(TR/TE,6160/93)冠状位;
目的:研究替拉扎明Hepasphere药物洗脱微球的制备方法及生物体内的药物释放特性.材料与方法:采用可载药空白洗脱栓塞微球Hepasphere装载替拉扎明.100mg的替拉扎明与10ml盐水及0.5ml 7%稀盐酸充分混合后再将之与25mg Hepasphere微球再次混合,之后将混合液匀速摇晃10分钟后再直立静置50分钟.以VX2肝癌大白兔为栓塞模型接受替拉扎明Hepasphere药物洗脱微球
目的:总结Perclose ProGlide 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成经皮穿刺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护理重点包括:术前畅通绿色通道,保证抢救时间,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做好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点观察Perclose ProGlide 血管缝合穿刺点部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指导师从入院、术前、术后及出院做出相应的全方位健康教育计划,12例胸主动
目的 探讨采用覆膜支架完成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中门静脉穿刺位置对术后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科采用覆膜支架完成TIPS手术病例171例;其中男性125例,女性46例,年龄15~81岁,平均(51.9±12.2)岁.按术中门静脉穿刺位置分为门脉主干(A组,n=24)、门静脉分叉部(B组,n=64)、门脉右支(C组,n=48)及门脉左支(D
目的 对微信健康教育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以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的54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管出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出院时行常规健康教育,以2015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48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管出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患者出院后开展微信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探讨后路单切口Quadrant通道下减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和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固定治疗成人腰椎峡部裂伴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0月至今,成人腰椎峡部裂伴滑脱症22例,均为Meyerding分级滑脱。
目的 探讨飞利浦256-i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正常成人甲状腺供血动脉的显示能力及相应特征.方法 161例行头颈CTA扫描患者,男83例,女78例,18~80岁,飞利浦AW4.5工作站上,观测甲状腺上下动脉及最下动脉的起源、与起源动脉夹角、起点直径、起点面积、最小直径、最小面积及长度.结果 161例共显示322支(100%)甲状腺上动脉,源自颈外动脉214支(66.5%)、颈总动脉分叉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