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低调哲学管窥

来源 :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98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载孔子是位"温良"的教书先生,"温良恭俭让"是弟子对夫子的深切印象;而此所谓"温良",其意大致是"敦柔润泽谓之温,行不犯物谓之良",它既是外在的德行,又是内在的德性,彬彬有礼、圆融和熙的气象中,透现出"求达不求闻"的"有若无"精神,姑名之低调哲学.
其他文献
泰、否二卦讲的是治世与乱世的循环往复.泰卦讲乱必有治终还乱,否卦讲治复还乱乱又治,以此警示人们要时时处处勿忘忧患.
船山认为咸为"无心之感",其卦象兼具"始"与"成"二义,"形色"和"人身"是"感应"之所以发生的前提与基础,而与阴阳、形色"交与为体"的"道"实为感应发生的根源或先天条件."情具而感生",感应为二气之"相与",具有"随感随应"的迅捷性."感"、"应"与"思"皆为心之功能.心为万感之主而其应则有贞淫之别,得失系于一念,感以乱思则害义,故须"思"上用功,治心之要在于"止思虑之滥"、"思不出其位",明一
朱骏声除了小学之外,易学也是其极擅长的学问.有关其易学如《六十四卦经解》等的研究,目前还鲜有人问津.本文先考察了其易学的主要著作和特色.其中,《六十四卦经解》是汇集前人注解、间申己意的著作.若对此书的内容不加甄别,很容把书中其他人的易学当作朱氏本人的.至于甄别的标准,不能凭大字、小字来判断,而是要根据实际内容进行核实.朱氏长于训诂,其解《易》的首要特色便是以文字声韵之学进行解释;其次,朱氏精通天算
《洪范约义》是马一浮在复性书院为诸生讲解《洪范》的讲稿,于1941年完稿刻印.与历史上《洪范》的政治性诠释相比,马一浮以《洪范》的道德意义统摄、覆盖单纯的政治性论说,根本上扭转了《洪范》的诠释方向.复性书院讲学期间,正是日本全面侵华愈演愈烈之时,马一浮极力凸显道德价值,展现人的本然之善、性德之真,以此对治道德虚无论和对人性的怀疑;在乱世中,他借助《洪范》的道德性诠释,对西方功利主义政治进行了尖锐的
唐宋儒学转型一直是受学界关注的话题,而与唐宋儒学转型相伴而生的最为显著的现象则是道统观念的提出与发展.以往研究注意到韩愈是道统观的提出者,但是在本文看来,韩愈《原道》所提出的道统观和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所持的道统观有着重大差异.不仅如此,一般视为理学之先导的宋初三先生对道统的看法也与理学家有着大的差异.对这一差异的理解,必须回到唐宋儒学转型的视域中才能得到合理的解答.这一差异的显著体现即是传道谱系
汤一介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哲学思想之研究和文化振兴之努力,晚年思考人类文明与文化的未来而提出"新轴心时代",其体大思精的理论阐述与哲学洞见,对中国与海外哲学界、思想界、学术界的影响和贡献是多方面的.易学虽然并非汤先生专治之学,然而在哲学范式内展开《周易》与哲学问题的诠解是其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在建构中国解释学的视野下,汤先生的易学论述更加带有反本开新、会通中西、发掘普遍价值的特色,为当代易学研究的
《论语》中"三月不知肉味"之"肉"系肉食之肉,"三月"非韩愈、程颐所谓由"音"字所衍,"月"亦非于省吾所谓由"日"字所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的"图"是思虑义,"不图"即不意、未料;"为乐"之"为"是动词,系学习、操习、练习之义,该用法在《论语》及其他古籍多见.代词"斯"指代同章中前述之"三月不知肉味"这一学习状态或精神程度,即好酒好肉亦不思的沉湎痴迷状,此即孔子所自述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本文用古代文献和天文岁差相结合,论证"太极生两仪"与"帝出乎震"的年代.公元前2900年到公元前2600年太一为北极星,北斗有九星,这是太一太极、九宫学说诞生的神农、黄帝时期.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97年,帝星靠近北极,北斗九星变成北斗七星,《易传》"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宋儒所谓先天八卦)变成"帝出乎震"(宋儒所谓后天八卦).
现代性的重要标志是主体性.它体现为理性、自主性与个体性.传统儒家学说中并无主体一词,亦无自我概念.与之相关的"主""体""自""我"等也不包含主体性观念.它们是德性之我.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儒家道德不是主体的自我立法,而是公有的德性"立法".故儒家伦理不是自律性伦理.欲概念体现出某些主体性属性.但是儒家却主张无意、无我,从而祛除潜在的自我.这种无主体性的哲学与现代文明有些不和.
近年来,"政教"问题成了学界的一个热点,引人深思.在近代中国的"转型时代",孔教运动的赞同者或反对者都面临一个问题:究竟应当如何处理政教问题以重建中国政教秩序?依西学,"政教"系指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历史上有"合一"或"分离"等各种政教形态;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教是指儒家教化系统而非严格宗教,因而英文Caesaropapism(意谓"凯撒与教皇的合一")所表达的"政教合一"并不能照搬过来置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