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空气湿化燃气轮机循环变工况性能分析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2009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ou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构建的加湿空气和未加湿空气混流位置不同的两种PEvGT循环(称之为PEvGT-1和PEvGT-2循环),研究了负荷及环境参数变化时的变工况性能,并与STIG和HAT循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压力,以及部分负荷对PEvGT-1和STIG循环效率的影响较小,对PEvGT-2和HAT循环的影响相对较大;环境温度对PEvGT-2和循环HAT比功的影响要小于对PEvGT-1和STIG循环的影响;环境压力对PEvGT-1和STIG循环比功的影响要小于PEvGT-2和HAT循环;抽蒸汽时,从电效率方面看,PEvGT-2循环的变工况性能较好,PEvGT-1循环次之,而STIG循环较差;STIG循环的一次能源利用率要大于PEvGT-1和PEvGT-2循环。
其他文献
建立了采用U型谐振管的驻波型热声发动机,将液柱引入U型谐振管,与热声核部分的气体工质形成气-液耦合振动系统。采用水作为液柱,以氮气和氦气分别作为气体工质,进行了气-液工质耦合振动与单纯气体工质热声发动机性能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氮-水还是氦-水耦合振动热声发动机系统均获得了低于8Hz的谐振频率,气-液耦合振动系统的谐振频率明显低于单纯气体系统;采用气-液耦合振动能够获得比单纯气体系统更大的
多温位回热器使行波热声发动机在保持相对高效率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利用更低品位的热源。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多温位回热器的工作原理,本文从基本的热力学定律出发,结合线性热声理论,推导并计算了行波热声发动机各个部件中的总功、时均焓流、声功、熵流和(火用)流。通过对传统和二温位热声发动机的比较,分析了二温位回热器增加声功的原因,即通过中部加热器加入适量的加热功率,改变回热器中的温度分布,从而引起声功的增加。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同轴行波热声制冷机,比传统的环形结构更加紧凑。采用行波热声发动机驱动,实验研究了不同惯性管直径与入口压比下的制冷机性能。采用弹性膜附加质量块代替惯性管,既消除了惯性管的声功损失,提高制冷机的COP,又改善了制冷机的负载阻抗,从而在一定入口压比下大幅提高了制冷量。截至目前,工作压力3MPa、入口压比1.094时,在-20℃有340W的最大制冷量,最低制冷温度为-80℃。另外,实验
本文设计并加工了一台高效直线型脉冲管制冷机,采用油润滑压缩机作为脉冲管制冷机驱动源,利用弹性膜传递声功并将压缩机侧污染工质与制冷机端工作气体隔开,在达到较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解决了因线性压缩机加工装配复杂,成本昂贵的问题。经过系统实验,制冷机在以氦气为工质,充气压力2MPa,工频15Hz时,在80K 获得28.5W 制冷量,输入电功680W,声冷转化相对卡诺效率为17.23%,电冷转化相对卡诺效率达到
热声发动机是利用热声效应把热能转变为声能的装置,谐振管作为热声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度占整个系统轴向长度的大部分。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液体和弹性膜组成谐振系统的方法,并使用这种谐振系统取代谐振管,使系统轴向尺寸减少为原来的1/5。文中利用线性热声理论对该谐振系统的谐振频率进行了计算,并对不同阻尼系数对系统的耗散做出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利用驻波热声发动机驱动的情况下,谐振系统自激起振,谐振频率
水冷变频多联空调(Water-cooled VRF)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产品,它运行效率高,节能性好。本文利用在EnergyPlus基础上开发的水冷VRF系统的能耗计算模型,以一典型商业建筑为例,对该新型系统与变风量(VAV)空调系统,空气-空气直膨式热泵空调系统以及空冷VRF系统进行了夏季制冷能耗仿真比较,并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变频多联空调系统具有较好的部分负荷性能,从而相对其它空调
我国中小火电站面临增容降耗的任务,利用中温太阳能改造火电站给水加热器投资少,改动小,技术难度低,具有一定应用市场。本文提出了一种对135MW火电机组进行改造的典型方案,分析研究了辐照强度变化时系统变工况运行中重要参数的变化情况:设计点系统出功可增加16.6%,循环热效率提高近5.2%,标准煤耗节约12%,太阳能净发电效率达16.9%,并揭示了变化的根本原因,初步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系统的经济性能,对
在透平冷却空气量估算的基础上,建立了透平逐级计算、考虑IGV角度对压气机特性曲线影响的PG9351FA燃机变工况模型。针对改烧合成气带来的压气机喘振、通流匹配等问题,分析了关小IGV角度、增大透平通流面积、降低燃气轮机T3温度等几种不同的通流调整措施对燃气轮机最大出力、压气机喘振裕度以及燃气轮机整体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同时增大透平通流面积和关小IGV角度的PG9351FA燃气轮机通流综合调整方案
在考虑及不考虑CO2捕集及分别采用空气气化和纯氧气化的情况下,对以输运床气化炉和F级燃气轮机构成的400MWe级IGCC进行了流程模拟及热力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CO2捕集,基于空气气化的系统的热力性能都要好于纯氧气化的系统。相比较而言,CO2捕集的引入引起的纯氧气化的IGCC系统净输出功及效率降低的程度要大于空气气化系统。由于CO2捕集的引入引起的系统能耗中,由于CO转换单元消耗中
本文研究了将PG9351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改造为IGCC电站的技术经济性。改造的IGCC电站以输运床气化炉为气源,联合循环汽水系统保持独立,余热锅炉和汽轮机均不做改动。对PG9351FA燃气轮机改烧合成气的工况模拟考虑了燃气轮机喘振裕度和出力限制,并限制NOX排放。根据空分和集成方式的不同,构建了三种改造方案。计算结果表明:PG9351FA联合循环改造为IGCC后,供电效率可达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