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E介导肥大细胞活化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的成套试剂的开发和应用

来源 :第10届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累及过敏性结膜炎、鼻炎、哮喘、荨麻疹和特应性皮炎等多种疾病.建立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有利于探讨速发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信号传导和可能的药物干预靶点.建立肥大细胞活化后炎症介质的释放指标有助于药物干预肥大细胞活化的效果观察.我们利用肥大细胞系LAD2建立了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通过检测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量化了肥大细胞的活化程度.
其他文献
病史:患者男性,19岁,面部痤疮半年以上,加重两月伴低热,面部疼痛,面部可见粉刺、丘疹、炎症性结节和囊肿融合形成脓肿,曾于皮肤科住院治疗,给予全身抗生素治疗,下颌行切开引流治疗,局部外用药膏以及湿敷及红光照射,无维A酸服用史,无明显好转后,要求门诊光动力治疗.
会议
李×,女,42岁 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前胸出现一直径约0.5cm的淡褐色结节,无不适.后皮疹逐渐增多,3月后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断皮肤纤维瘤,不排除梅毒可能,查RPR、TPPA均阴性,后患者就诊于协和医院,诊断玫瑰糠疹,予口服湿毒清,外用炉甘石,疗效不佳.后皮疹继续增多,1年前发展至颈部、后背,并出现多处斑块,多次就诊于我院及外院,效果均不理想.4月前,四肢近端及面部出现同性质皮疹,患
会议
目的 银屑病和脂溢性皮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两种炎症性皮肤疾病,临床上均表现为境界清楚的鳞屑性红斑,需结合病史以及某些临床特征以明确诊断,但是临床上有些病例表现不典型,特别是对于局限于头皮的皮损,二者极易混淆,需要行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但组织病理检查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有时难以施行。皮肤镜是一种无创的检查工具,既往应用于皮肤肿瘤的诊断中,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描述头皮银屑病和脂溢性皮
会议
目的 银屑病是极常见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但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易与慢性皮炎湿疹相混淆,需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但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操作,皮肤镜是一种无创的检查工具,既往应用于皮肤肿瘤的诊断中,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描述斑块型银屑病和慢性湿疹的皮肤镜特征,探讨皮肤镜在银屑病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斑块型银
会议
病史:患者男,54岁,主因“面部、前胸皮疹1月,肌无力、肌痛及吞咽困难1周”入院.患者1月前感冒后眼周出现皮疹,后皮疹逐渐增多,累及面颈部及前胸、手背,与日晒无明显关联.1周来患者出现吞咽不适,咽下食物时感觉食物下行缓慢;同时出现大腿、肩背部无力,伴肌肉酸痛.查体:双侧肱三头肌、股四头肌有压痛,左右股四头肌肌力4/5.
会议
目的 观察3种不同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420 例.方法 按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为3组:A组 口服非索非那定片;B组 采用自血疗法加口服非索非那定片;C组 采用挑刺疗法加口服非索非那定片.结果 治疗结束后半个月各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停药3月时,A组与B组、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6个月时,A、B组与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组方法比A组单一用药
目的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 ultravioletB,NB-UVB)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68例白癜风患者进行NB-UVB局部照射治疗,每周2次,连续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过程予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光毒性反应监护、皮肤护理等.结果 整组治疗有效率为91.2%,无严重毒副作用发生.患者对治疗护理服务满意,乐意配合治疗.结论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疗效好,不良反
报告一例发生于双掌的掌跖银屑病.患者男,42岁.因双手掌、双手虎口处及甲周反复角化性斑块、鳞屑、皲裂伴痒2年余就诊.2年前,双手掌无明显诱因黄豆大小红斑,上覆少许鳞屑,无明显症状,未予重视.病情无明显季节变化特征.皮损逐渐扩大至双手虎口处,并累及甲周,常反复,瘙痒明显,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不良嗜好.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和遗传病史.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双手掌、双手虎口上缘
会议
报告1例疱疹样天疱疮.现病史:患者男,38岁.全身反复红斑、水疱伴痒8年,加重3月.8年前患者头面部出现红斑、水疱,逐渐累及躯干、四肢,至多家医院就诊,诊断“湿疹”、“天疱疹”,予强的松最大量40mg治疗,后减量强的松15mg,皮疹反复.3月前停中药及激素,全身出现弥漫性红斑、水疱.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会议
目的: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溃疡是其常见并发症.本文总结婴儿溃疡性血管瘤创面病原菌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 年6 月-2014 年5 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100 例溃疡性血管瘤婴儿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不同部位病原菌分布比较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 例患儿于用药前行创面分泌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离病原菌64 株(阳性率90.1%),革兰氏阳性菌40 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