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不稳定性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之一

来源 :2011全国骨关节创伤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de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足弓不稳定性(高弓足、扁平足)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关系。
  方法:3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足弓测量所得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332例患者,高足弓、扁平足占307人(其中高弓足占276人,扁平足占31人)正常足占25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足弓不稳定性(高足弓、扁平足)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很多,目前,主要以椎间盘病因学说为主,但临床中,往往很难解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通过近二十年来的临床摸索,再根据人体特性,得出以上结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骨膜外—滑车内单枚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间关节治疗Ⅰ区伸肌腱断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8年3月~2009年12月,对22例锤状指进行手术治疗。采用1.0~1.5 mm单枚克氏针徒手骨膜外—滑车内穿人,至手指中节或近节基底部,从而阻挡、限制远侧指间关节的屈曲活动,使远侧指间关节于伸直或稍过伸位,直视下修复伸肌腱。术后4~6W拔除克氏针进行远侧指间关节主、被动屈伸活动。  结果:术后随访3~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围手术期的风险控制原则。  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191例老年髋部骨折(≥60岁)患者,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患者术前生理状态评分、年龄、骨折前的活动能力、术前等待期、性别、手术时间、术前合并内科疾病的数目、手术严重度评分、骨折类型性别、骨折肢体、麻醉方式等因素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程度。  结果: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影响的相关因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固定术对骨盆骨折中骶骨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有完整资料及获得随访的骨盆骨折合并骶骨骨折患者16例患者,按Denis分型,Ⅰ型9例,Ⅱ型5例,Ⅲ型2例,合并神经损伤3例。手术方式均采用骨盆前环开放复位内固定,骶骨后路脊柱骨盆固定术(即L4.5髂骨钉棒系统内固定),同期手术14例,分期手术2例,3例有神经损伤症状者行L5S1 椎板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  方法: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16例。  结果:随访8~12个月,无复位丢失,一期骨性愈合15例,1例经二期植骨后愈合。无神经、血管等损伤。感染2例,均为开放损伤,经皮瓣转移修复后痊愈。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75%。  结论:锁定钢板根据股骨远端特殊的解剖形态制作,用来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简单、可靠,便于早期锻炼,值得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法及疗效评价。  方法:本院对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DHS(动力髋螺钉)及PFN内固定手术治疗,同时重视小粗隆骨块复位。  结果:DHS(动力髋螺钉)及PFN两组内固定治疗效果优良率均达85%以上,两组效果无明显差异。  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手术医生熟悉的术式而定,只要术中良好复位及固定,术后指导其正确的功能锻炼,绝大多数患者都可获
目的:通过用交锁髓内钉对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分析并探讨其治疗的优越性。  方法:通过对12例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的发病年龄、受伤机制、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12例术后骨不连患者经过积极的手术加植骨后并配合有效地功能锻炼均达到骨性愈合,优良率达到100%。  结论:对于股骨骨不连的患者,交锁髓内钉治疗基础上,充分植骨(包括带血管骨块移植),并术后配合有效地功能锻炼必能达到理想的效
目的:比较微创技术置入ITST钉与普通PFN及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7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ITST组和普PFN组及Gamma钉组。其中微创ITST组在完成复位后经特殊器械导引置入ITST,其他两组患者按常规方法置入固定。记录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输血例数和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  结果:微创ITST
目的:探讨双扭结加压改良AO张力带固定法用于髌骨骨折的治疗及体会。  方法:自2005年2月~2009年6月应用双扭结加压AO改良张力带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3l例。  结果:本组病例3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8个月,随访期间无伤口感染、内固定物折断及再次骨折发生,骨折愈合时间5~8周,无骨折不愈合及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根据陆裕朴膝关节功能评定方法评定疗效:优19例,良15例,可1例,差0例,优
目的:介绍改良双套圈经隧道交叉加压缝合法结合镶嵌式腱片移植在腱性锤状指治疗中的应用及体会。  方法: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间关节,肌腱两侧做双套圈缝合,经末节指骨基底的横行隧道交叉至对侧。根据肌腱损伤情况由同侧切取相应形状的掌长肌腱片镶嵌于肌腱断端,两侧套线缝至腱片远端背侧中央,拉紧后打结,腱片近端与伸腱做重叠缝合。  结果:本组36例锤状指患者有33例获得随访,获得随访的患者切口(创伤)均一期愈合,无
目的:探讨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应用分期治疗的临床体会。  方法: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102例进行分期治疗。  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0.6~1年,按Edwards评价系统评定,优良97例,优良率达95%以上,无一例发生骨髓炎,3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经再次手术植骨后愈合,8例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其中3例由于肉芽创面较大而于5周内植皮而愈合、5例由于软组织缺损或坏死,术后胫骨或内固定物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