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联合塘内设施对虾塘水的去氮作用及其动力学

来源 :第八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qc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采用SFW-SSF复合人工湿地低频率循环处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塘水质,研究了人工湿地除氮作用及气动力学.人工湿地水力负荷(HLR)为1.65 m/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0.42d.湿地运转期间,TAN、N02-N、N03-N、TN、C0DMnn去除率分别为37.9%、22.7%、8.0%、26.7%和14.7%,TAN、TN达到极显著去除(P<0.01),N02-N达到显著去除(P<0.05),其余指标去除不显著(P>0.05);相应日均去除速率为0.307 g/m2·d、0.227 g/m2·d、0.450 g/m2·d、1.81 g/m2·d与3.43 g/m2·d.在虾塘废水静留挺水植物区6h、18h、24h后,NO2--N、NO3--N、TN分别去除17.5%、25.8%、25.9%,均达到极显著去除(P<0.01);在静留144h期间,TAN与C0DMn分别在0.317-0.497mg/L和12.99-16.39mg/L之间波浪式变化,期间,TAN静留12h去除26.7%,达到极显著去除(P<0.01);TN最终去除57.9%.在人工湿地静止期间,挺水植物区对虾塘水N02--N、N03--N、TN去除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G=C0exp(-kt),k值分别为0.0362h-1、0.0291 h-1、0.0090 h-1.
其他文献
以凡纳对虾为研究对象,评价不同存活状态的益生菌Bacillus coagulans对生长性能、成活率、消化酶活性以及肉质等的作用效果,试验分为对照组和两个试验组,各设三个重复,周期50天,其中试验组1和试验组2饵料中分别添加同浓度(107 cfu/g)的存活和灭活的菌株。结果表明,益生菌显著提高了对虾末重、日增重和存活率,其中试验组1对虾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同样与试验组2和对照组比较,对虾肠
在饲料中添加0、30和50 mgCu/kg饲料的蛋氨酸铜,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7 d,14 d和21d,检测对虾体组织铜蓄积、免疫相关基因(Toll受体mRNA和溶菌酶mRNA)表达水平和免疫抗菌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铜含量随着饲料蛋氨酸铜添加量增加及投喂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对虾肌肉的铜含量显著低于肝胰腺的铜含量.饲料铜水平对凡
热休克蛋白是一套高度保守的蛋白质,以快速响应环境应激著称.为阐明凡纳滨对虾不同热休克蛋白在应对某一特定急性环境应激的具体功能,本研究利用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比较研究了凡纳滨对虾4个热休克蛋白基因(Lvhsp60, Lvhsp70,Lvhsc 70,LvHSP90)在急性热休克、酸碱刺激、重金属暴露下的基因时序表达谱.结果表明,四种基因在上述三种应激下均表现出不同的表达特征.在急性热
本实验以实用饲料喂基础,通过两个为期90天的生长实验,分别在27ppt和1ppt的盐度下,比较研究饲料中锌(以硫酸锌为锌源)的不同添加水平(13.8、27.6、51.8、104、172、242、345mg/kg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虾体特定金属离子含量、血液生化成分(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细胞计数和肝脏酶活(钠钾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
为确定三疣梭子蟹对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进行了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以鱼粉、豆粕、小麦蛋白粉和磷虾粉作为蛋白源,设计了6种等氮等能饲料,饲料中蛋白质梯度分别为30%、35%、40%、45%、50%和55%.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平均体重为2.50±0.25g的三疣梭子蟹20只,实验采用长方形塑料筐,每天投料1次,接近饱食量投喂.每个塑料筐用尼龙网分隔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其中每部分单独放养一
采用不同浓度铜强化生物饵料卤虫,探讨不同强化处理的卤虫对中华绒螯蟹Ⅲ期幼体的生长、抗氧化酶活力和耐受盐度胁迫的影响.试验组1为对照组(未用铜强化卤虫组),试验组2-4分别采用含有不同浓度铜的海洋微藻提取物ωAl(0.1mg/ml-试验2,0.2 mg/ml-试验3和0.4mg/ml-试验4)强化卤虫.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间的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指数差异不显著,其变化范围为5.75-5.93,但试验组2
试验选用鱼粉、豆粕、大豆浓缩蛋白为主要蛋白源,配置6个蛋白质水平梯度的饲料,对斑节对虾(1.03±0.02g)进行56天养殖试验,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含量对斑节对虾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斑节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在40%饲料蛋白组显著高于36%饲料蛋白组(P<0.05),而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饲料蛋白水平也显著影响斑节对虾体成分的变化,其中虾体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而呈上升趋
采用2×6因子设计方法,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分别配制了含1%和2%磷脂,6个氯化胆碱水平(0、250、500、1000、2000、4000 mg/kg diet)的12组等氮、等脂精制饲料,在室内水族箱条件下对体重为(0.22±0.01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每处理组各设4个平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胆碱的添加水平分别为1000mg/kg(1%的磷脂水平)和500mg/kg
以一种商业蝇蛆蛋白粉(经基因工程改造的家蝇蝇蛆)分别替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饲料中不同比例(0%,15%,30%,45%,75%,100%)的鱼粉.以各组饲料饲养初重为2.80±0.10g的幼虾8周后,取样测定生长指标、虾体组份、肝胰腺消化酶活力,以及血细胞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及血蓝蛋白(HC)的基因
碳酸酐酶是一类含锌蛋白酶类,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的大部分组织中,其催化的最重要反应是二氧化碳可逆的水合作用,具有维持机体酸碱平衡、调节体液pH的作用.本文通过RT-PCR和RACE技术获得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胞质碳酸酐酶(cytoplasmic carbonic anydrase,CAc)和磷脂酰肌醇连碳酸酐(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