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观念的转型和中国电影史研究与教学刍议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2013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s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国电影史的研究、撰写与传播,可以说是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五六十年代才开始形成的自觉的、规模化的行为.反观近十几年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成果,一个引人瞩目而又耐人寻味的景观是:各种专题研究成绩喜人——断代史、专门史、专业史、区域史、地方史、微观研究等不断推陈出新,获得拓展与深化;而中国电影通史的宏观创建却迟迟未见起色,止步于局部修正、整体因袭的窠臼当中。另有调研结果显示,全国开设电影专业的重点高校在“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指定教材与参考书目等方面均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状况,教学质量与效果当然也不一而论。结合目前电影史学界的现状——史学观念的转型、中国电影史的专题研究的深入、细化、通史编撰的不尽如人意,对于中国电影史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面对如上电影史教学中的问题,或许可以立足现实,多多开展校际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开放资源共享的途径,尝试共同摸索电影史教学改革的方式。笔者认为,教学者需根据本院校的具体课时规定、学生的层次(研究生或本科生)、主修专业的需求等,来合理地设计和取舍教学内容,尽可能在干巴巴的知识框架内以“现象”和“问题”为引导,充分利用尚未进入通用教材,而在期刊论文中有所发表的新史料、新视角,对重要的历史事件作适度的多向度延展讲述与阐释,从而更好地“恢复”历史的“现场感”,增加学生学习电影史的兴趣、兴致。只有在科学的史学观念指导下,电影史的研究和电影史的教学均不断稳步、扎实、有序地深入、拓展、革新,中国电影史的全面构建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其他文献
这几天引导学生学习几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分别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陆蠡的《囚绿记》。这些文章都是千古传颂的名篇,也都是很好的写作例文,学后我做了一个整理,从中悟出一些写景的方法来了。说实话,写文章是需要人有天赋的,这个天赋就是对人、情、事、物有特别的感受能力、超人的想象能力和真实的动情能力,文章是“发之于心、动之以情”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切方法都是对学生思维、情智的禁
“协同联动”教学模式是初中英语教学发展向全面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应用协同联动模式进行教学时,必须保证师生对该模式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保障在教学中对该
期刊
从教十八年,参加过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培训, 不同培训单位的培训质量与效果相差悬殊,而对培训质量的监控是教育行政部门亟需加强的环节,在当前我国教师培训质量监控较为薄弱的时期,教师培训就是一项良心活。  去年11月,有幸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的“国培计划(2013)”英语学科研修项目,我不只收获了新的理念与观点,同时感受到了幸福与满足。  张连仲教授的“Opening Report”以Growing
叶色突变体是一类由于叶绿素含量发生明显变化而呈现出不同叶片颜色的突变,是研究叶绿素代谢和质体发育的良好材料。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最主要的色素之一,对植物体非常重要,
笔者在美国太平洋大学访问期间,曾经非常关注这所没有影视专业大学的影视教育教学情况,对于美国高校在影视教育教学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在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独树一帜
西南石油大学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大学。特别是自2010年艺术学院招收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与表演
随着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和现代人接受艺术知识的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大学公共影视课程的目标定位和传授方式也应该有实质性的革新与转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大学公共影视课程作
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史”教学一直奉行的是课堂史论讲授和代表性作者、作品解读相结合的“面点交融型”讲授方法,但是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乃至整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