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LPG两用燃料车用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研究

来源 :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目前两用燃料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在设计上既考虑到了先进性,同时也兼顾实用性和可行性,降低开发成本和周期。在原汽油多点顺序电喷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控多点连续LPG喷射系统。两套控制系统分别存储了两套点火提前角数据分别用于汽油和LPG,针对LPG燃料高辛烷值的特点优化点火提前角,解决了燃烧LPG时普遍存在的动力下降的问题。通过对在不同点火提前角下发动机燃用汽油/LPG时的全负荷特性对比,经优化点火提前角后,发动机燃用LPG时的转矩和功率得到了较大恢复,在所有转速下下降幅度控制在5%以内,部分转速时甚至达到了燃用汽油时的水平,同时解决了发动机燃用LPG后排气温度升高的问题,有利于保护三元催化转化器。
其他文献
重点介绍了转炉流程生产汽车用特殊钢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成果,采用此项技术,使汽车用特殊钢的纯净度、夹杂物形态及数量控制、淬透性窄带控制、钢材疲劳性能等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某重型自卸车新车第一次使用时行驶200km,发生推力杆断裂事故,本文通过断口宏观分析、微观分析、金相检验等手段找出断裂原因为疲劳断裂。不当的新车发运过程造成零件产生疲劳裂纹,同时推力杆接头魏氏组织等不良的金相组织降低了材料的疲劳强度,导致最终断裂发生。
对车辆起步阶段离合器接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满足驾驶意图为离合器控制的前提,以控制车辆起步冲击度和滑摩功为约束条件,采用驾驶意图与发动机目标转速与实际转速差为控制对象的模糊控制方法。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离合器接合过程进行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离合器能根据驾驶意图和发动机目标转速与实际转速差修正离合器的目标接合速度,符合车辆起步要求。
分析了各种布置形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缺点,提出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结构的新型混合传动机构。该传动装置可以根据行驶工况需求在4种驱动模式和2种制动模式之间自动切换,从而提高动力系统的总体传动效率。最后,设计了基于车速和负荷的两参数最佳动力性模式切换策略。
本文基于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和形状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结合机械设计的方法,分析了智能汽车风扇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磁流变液传递的转矩方程,得到了智能汽车风扇离合器中有效工作间隙和磁流变液的有效体积的计算式;分析了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的设计方法,得出了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的输出行程与温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式,提供了温度对传递转矩的控制方法,发展了一种温度控制的智能汽车风扇离合器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为准确得到齿轮传动系统动态响应,虑曲轴柔性、爆发压力和曲柄连杆机构时变惯量影响,建立发动机动态模型,仿真计算扭转激励。同时数值模拟齿轮啮合综合刚度、综合啮合误差以及轴承动态刚度阻尼,为包含柔性轴的齿轮传动系统提供边界条件。最终建立其虚拟样机模型,分析多激励下轴类零件动态响应,探讨各激励对传动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发动机激励对系统动态特性有重要影响,仿真结果为齿轮系统动力学研究和传动轴疲劳设计
拉维纳式齿轮机构,由于其结构紧凑,传动路线简单,被广泛应用在现代4速AT中。在拉维纳式4速AT设计开发过程中,优良的动态特性是整个变速器性能的关键,也是设计开发中的难点。本文通过建立拉维纳齿轮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对某4速AT换档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同时监测各个元件的运动情况及转矩输出情况,以冲击度及滑摩功作为分析对象,对换档品质控制进行研究。
油液光谱分析是研究综合传动运行状态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油液光谱分析数据为基础,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综合传动进行故障识别研究。将综合传动油液光谱分析数据作为训练数据,研究了支持向量机核函数参数s和惩罚因子C对结构风险的影响,找到了使结构风险具有理想值的参数s和C。并通过试验研究了s和C对故障识别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识别综合传动故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变速器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传动效率、燃油经济性、节能与环保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一款六速手动变速器的结构特点及在提高传动效率、换档舒适性、整机NVH性能、轻量化等方面采用的设计方法,可为我国自主研发轿车用手动变速器提供参考。
针对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档之前先结合同步器实现预挂档的特殊功能,制定DCT特有的自动挂档策略。通过Matlab/Simulink/Stateflow软件平台建立仿真模型进行验证、通过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动挂档规律在DCT中应用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