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麦品种Helviv Fron和Slskyou对禾谷胞囊线虫和白粉病的抗性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ma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是近年来我国小麦生产的一种潜在威胁土传致病原,目前,已在16个省发生,覆盖了主要小麦产区.在我国造成经济为害最严重的是禾谷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和菲利普胞囊线虫(H.filipjevi).白粉病是我国广大小麦产区大面积发生的流行性真菌病害.虽然防治CCN和白粉病的方法可选用化学药剂、生物防治、土地休闲及作物轮作等方法,但是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首选的防治措施.本研究采用田间病圃和温室接种鉴定的方法,对不同小黑麦品种进行抗性鉴定.2011 ~2013年两个生长季,加拿大小黑麦品种Helviv Fron和秘鲁小黑麦品种Slskyou对禾谷胞囊线虫Ha43致病型(河南郑州群体)和菲利普胞囊线虫Hfc-1致病型(河南许昌群体)表现高抗反应型,平均单株胞囊数目小于5个,与抗病对照品种Madsen相差不显著,但显著低于感病对照品种温麦19.另有3个小黑麦品系对两种胞囊线虫表现高感反应型.温室接种鉴定与田间病圃鉴定的结果相似.同时,以温麦19、太空6号和Madsen作为感、中抗和高抗对照,分别接种禾谷胞囊线虫郑州群体和菲利普胞囊线虫许昌群体二龄幼虫500头,考察线虫对根组织侵染情况.接虫25天后5个品种中都有线虫侵入,但Helviv Fron和Slskyou根中的线虫显著少于温麦19,与Madsen根中侵入的线虫没有显著差异.采用11个不同来源的白粉菌菌株进行接种抗性鉴定,发现均表现为免疫,说明Slskyou和Helviv Fron不仅对两种主要病原线虫表现为高抗,而且对白粉病免疫.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小黑麦品种Helviv Fron和Slskyou可作为小麦胞囊线虫和白粉病抗性育种的种质资源.
其他文献
应用喷雾法初步测定了采自云南省玉溪市新、老烟区的烟草蚜虫种群对6种植物源杀虫剂的毒力,并进行了两个烟蚜种群的3种主要解毒代谢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与老烟区玉溪市新平县新化乡(采用常规化学防治)的田间烟蚜种群相比,采自新烟区玉溪市峨山县岔河乡的烟蚜种群对上述6种药剂更加敏感.0.5%藜芦碱可溶液剂、1.5%苦参碱可溶液剂、0.3%苦参碱水剂、1%苦皮藤素水乳剂、2%除虫菊素水乳剂、除虫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是一种世界性的恶性入侵杂草,早在20世纪40年代经缅甸入侵我国西南地区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紫茎泽兰入侵后,与当地植物竞争水分、肥料和光照等,影响当地植物的正常生长;同时紫茎泽兰具有很强的化感作用,能够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从而给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利用当地植物恢复本土植物群落或利用高经济价值物种对其进行替代控制是
在世界农药的开发中,除草剂是研究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一类农用化学产品,尤其是在追求精耕农业和效益农业情况下,除草剂得到了大面积使用,从而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除草剂雾滴挥发与飘移、土壤残留、混用不当、作业不规范、误用、除草剂降解产生有毒物质及异常不良环境条件等原因常造成农产品某些营养成分的缺失、抑制当季作物、除草剂残留影响后茬作物生长、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土地"癌化"
研究稻曲病菌的ATMT失活突变体库中致病力减弱的突变菌株B-1464的生物学形态和分子遗传变化,为稻曲病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方法基础.首先测定和观察出发菌株P1和B-1464的菌落直径、菌落形态、产孢能力、孢子形态等生物学特性差异,Southern杂交分析B-1464外源基因插入的拷贝数,进一步利用hi-TAIL-PCR技术获得B-1464基因组的T-DNA侧翼序列,运用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所得
采用2011年从辽宁水稻8个主产区采集的稻穗颈瘟标样,选择应用分离的67个稻瘟病菌株,利用7个中国鉴别寄主鉴别,鉴定供试67个菌株分属于6群26个生理小种.从中选取具有地区代表性和品种(系)代表性的48株菌株,培养菌丝并提取其DNA.利用均匀分布在稻瘟病菌7条染色体上的72对SSR标记,对48株菌株DNA进行PCR扩增,以聚丙烯酰胺电泳检测扩增结果.检测结果表明,以48个菌株的DNA为模板,72对
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别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新近发现的水稻病毒病,其病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的一个新种,主要通过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持久性传播,在水稻各生育期均能
稻曲病菌作为水稻重要的致病真菌,引起的稻曲病是水稻上的穗部病害.研究稻曲病菌T-DNA插入失活的突变体库中致病力减弱的突变菌株B-3277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其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为稻曲病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方法基础.实验室运用农杆菌介导的稻曲病菌转化技术,获得致病力减弱突变体B-3277.首先测定和观察突变体B-3277的菌落直径,菌落形态,及产孢能力等生物学特性差异,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
小麦条锈病是威胁世界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真菌病害,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最有效、经济、环保的防治措施.我国每年审定小麦品种近20个,审定前虽进行抗条锈病鉴定,但不清楚其所含有的抗条锈病基因,因此,研究明确2006 ~ 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品种苗期抗条锈病基因状况,为抗条锈病基因布局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根据供试品种与21个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条锈菌菌系的互作反应,与已知基因载体
小麦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f.sp.tritici)引起的白粉病在我国大多数小麦种植区均有发生,是限制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虽然喷施杀菌剂能够降低白粉病的为害,但是,由此带来的生产成本提高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限制了化学防治的应用,因此培育和种植新的抗病品种,是小麦白粉病可持续控制的有效措施.虽然已经发现了60多个抗白粉病基因,但只有少数基因在我国的小麦抗病品种中得到利用.汶农14是
2010年和2011年利用地面高光谱遥感和无人机数字图像对田间2个种植密度下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在白粉病为害后小麦产量、千粒重和籽粒蛋白质损失估计研究中的可行性,同时研究了空气中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浓度的变化动态及其和病情的关系,建立了基于田间数据的白粉病病情预测模型,开发了基于Real-time PCR技术的空气中白粉菌孢子浓度的定量检测技术,结果表明,在扬花期、灌浆初期和灌浆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