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训导康复陈旧性偏瘫伸肘功能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

来源 :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uw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神经训导(中医导引反馈技术)康复技术对陈旧性偏瘫伸肘功能的康复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30例病程半年以上、经其他康复方法治疗不能进一步改善功能的脑卒中偏瘫伴伸肘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神经训导神经潜能开发和运动程序重建技术进行为期1个疗程3个月的训练.分别在治疗开始和疗程结束进行MMT、ROM、上肢Fugl-Meyer和运动程序信号强度及比例等功能评定,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MT.ROM、上肢Fugl-Meyer、伸肘运动程序信号的强度和比例等各项数据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功能有了明显提高。结论:神经训导康复技术是改善陈旧性偏瘫患者伸肘功能的有效康复方法,其机制可能是方法促进了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变化和重建运动程序的结果。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缺血性脑卒中和正常人血清蛋白质成分的差异,从而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寻找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缺血性脑卒中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5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hotgun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出缺血性脑卒中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差异蛋白.结果:正常对照组共鉴定出蛋白质337种,缺血性脑卒中鉴定蛋白质333种,两组中共有318种蛋白质相同,仅在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rTMS(10Hz、1Hz)刺激右侧大脑半球Brocas区镜像区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作用及rTMS改善非流畅性失语的机制.方法:(1)以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高频rTMS治疗组(10Hz)、低频rTMS治疗组(1Hz)、假刺激组及对照组,rTMS治疗组接受rTMS对右侧大脑半球Brocas区镜像区的治疗,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是康复治疗中难于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对新型全身振动训练(WBV)在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WBV是一种利用机械振动和外在抗阻负荷刺激机体以引起肌肉振荡及中枢神经系统适应而改善神经肌肉功能的训练方法,分为垂直振动、水平振动和摆动振动三种模式。研究发现,WBV训练可在短期内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和本体感觉,并能在一段时间内(12w)维持这种效果,而且训练过程中
目的:研究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改善的影响,并与传统的训练方法作比较,说明平衡仪训练有较好疗效.方法:选取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平衡功能训练,每天30min;治疗组根据动态姿态平衡仪评估结果采用内置的训练方案进行平衡功能训练,每天30min.两组训练时间均为每周5天,共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动态姿
目的:探讨疾病对脑瘫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PedsQL4.0作为儿童生存质量的测定工具,分别对113例脑瘫患儿,52例一般疾病患儿及314例正常儿童进行生存质量测定,同时对其中已入学或入托的儿童进行PedsQL学校表现的测定,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脑瘫患儿组在生理功能得分、社交功能得分、PedsQL总分方面均较一般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瘫患儿在情感功能方面得分较
日本恢复期康复医院,提供有重点的康复治疗。日本有2种治疗师学校,为了取得康复治疗师许可,学生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准。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体系和治疗师方面的制度今后还将继续改变。治疗师需要应付这种变化,还要推动它的发展。
目的:探讨适合推广于我国的康复模式.方法:纳入1999年10月至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家庭康复治疗(三种康复治疗方法结合)的脑瘫儿童.这是国际上第一次研究中医康复、西医康复及家庭康复三结合方式,并且有相同种类的技术的优点.结果:684名患儿中有效率为80.4%,明显高于西医康复组(32%).而且脑瘫儿童中有肌萎缩和小典型增生,综合康复治疗后恢复率为31%,明显高于仅接受康复训练组(2.5
目的:分析影响脑瘫儿童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用PedsQL4.0评定80名脑瘫儿童及80名健康儿童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的不同.对脑瘫儿童,用GDS及GMFCS评定发展商、损伤严重程度(用GMFCS评定),然后对脑瘫儿童的生活质量、年龄、性别、家庭收入、临床分类、损伤严重程度、智能等的相关性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对照组儿童的机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心理方面和总评分等的平均分,有显著差异(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联合电刺激定位注射肉毒毒素(BTX-A)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23例,在超声引导联合电刺激定位引导下,将BTX-A准确注入靶肌.注射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在注射前、注射后1、2、4、12周随访患者,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腕指关节主动活动度测量、Fug1-Meyer评估表上肢部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在注射BTX-A后1、2、4、12周,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进行早期的康复和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只接受早期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均评定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上、下患肢功能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穴位敷贴和康复相结合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