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象条件的沈阳市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研究

来源 :2018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8329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气质量受污染源排放和气象条件共同影响,为了定量评估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本文研制了能够综合反映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扩散影响的静稳天气指数,利用2014-2016年沈阳市取暖季气象与环保数据,分析静稳天气指数和空气质量关系.结果表明:沈阳市出现重污染天气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静稳天气形势下出现重污染天气;另一种是在天气不静稳,但外来输送明显时出现重污染天气.分析静稳天气指数和不同污染等级PM2.5浓度关系,发现静稳天气指数对空气质量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静稳天气指数越大,越容易出现污染天气,可用于从气象角度预报空气质量.
其他文献
利用近10a FY-2卫星系列红外云图资料、MICAPS常规资料、新疆105个基本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量资料,参考国内外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标准,给出了新疆区域MCS判识标准.统计分析新疆35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MCS空间分布及参数演变特征,总结新疆不同区域MCS预警阈值.基于SWAP平台追踪检验短时强降水对应MCS特征参数变化,表明新疆MCS的TBB预警阈值下限偏低4℃,上限偏高2~4℃;TB
本文利用三峡大坝周边6个气象观测站和全宜昌市61个站的降水资料,以大坝蓄水年为界,对比分析蓄水前后大坝周边≥20mm·h-1、≥50mm·(3h)-1、≥100mm·(6h)-1短时强降水频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三峡大坝蓄水后,≥20mm·h-1短时强降水频数呈显著增多趋势、≥50mm·(3h)-1短时强降水年频数有增多趋势、≥100mm·(6h)-1短时强降水频数变化不明显.与全宜昌市的
闽南地区的暴雨主要分为冷暖气流交汇的锋面强降水与暖区强降水,由于强降水的降水特点和危害也不相同,对灾害的防御重点也不同.为提高对两类降水的认识,更好应用对流参数指标,本文选取2014-2016年11个闽南地区典型的锋面和暖区强降水过程,利用加密自动站、邻近探空站等分析两类降水的分布特征及雨强特征,并围绕不同类别的强对流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闽南地区锋面和暖区降水的强中心分布不同,锋面降水中心
利用FY-2E卫星云图、NCEP/NCAR1°×1°逐6h再分析资料、甘肃省区域自动站等资料,对比分析两次发生在8月中旬及相同气候背景、相同地形条件下的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2014年8月16-17日和2015年8月11-12日).结果表明: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有所区别,分别由高空冷平流强迫和低层暖平流强迫造成;高空冷平流强迫造成的短时强降水落区较为分散,低层暖平流强迫造成的强降水落区则更为
利用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结合NCEP1°×1°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和灾情,对2017年8月11日内蒙古赤峰市中部的龙卷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1)此次龙卷产生在蒙古冷涡前部,环境场具有较强的对流不稳定性、较大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和较低的对流凝结高度.(2)两次龙卷接地是由同一个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低层有明显的钩状回波,弱回波区及与之对应的前侧V型缺口,由于距离超100km,雷达未识别出TVS,但识别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建立与现行城镇站点预报相协调的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是适应气象服务需求的手段.2017年,北京市气象局调整优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流程与岗位职责,升级完善智能网格预报平台,完全实现了站点和格点一体化业务运行,实现了北京市责任范围的空间分辨率为1km,时间分辨率为"0~24h逐1h、24~240h逐3h"智能网格预报产品体系.本文主要介绍北京市气象局智能网格预报平台的主要功能,多岗位和多要
从滨州市气象局市县气象业务需求分析、平台功能设计和技术实现等方面,介绍了滨州市气象局市县一体化业务平台.该平台采用B/S结构设计,实现了与CIMISS数据库的对接,实现了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监测、历史查询统计、灾害性天气自动报警,能够将城镇报报文直接翻译为文字和各类规定格式的产品,并实现了多种产品一键加工制作和一键多渠道发布,实现了文字向12121声讯语音的自动转换和一键更新所有信箱,并且提供了灵活
根据第七次全国气象预报工作会议精神和《现代气象预报业务发展规划(2016-2020)》,围绕"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发展目标,以预报质量检验评估为基础,以智能网格预报客观订正技术为重点,以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流程建立为关键,依托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平台,明确了宁夏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建设思路、目标和框架体系,确定了各单位主要任务、职责分工、进度安排、考核目标和保障措施,并成立了技术攻关团队,在加强预报质量检
自2016年起,中国大力推进气象业务向"智能化、无缝隙、精准化"发展.2017年宁夏积极推进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体系建设,在网格预报智能订正、主客观融合订正、格点/站点/落区一体化、灾害天气智能识别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各项成果均引入宁夏智能化格点预报业务平台中.其中一项关键技术,是智能网格预报的时空协调一致技术.该项技术在主客观融合订正、格点/站点/落区一体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时间因素引入邻域概率法中,结合强飑线过程进行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试验,并基于改进后的新型邻域概率法与分数技巧评分,对降水预报进行了不同时空尺度的效果评估检验.结论表明,邻域半径为15~45km的空间尺度能够改善对流尺度天气系统的降水位移误差的空间不确定性,并使其预报效果达到最优.对流尺度降水预报考虑的时间尺度与降水强度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不同时间尺度可以捕获到不同量级降水的时间不确定性.改进的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