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凝灰岩致密油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以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条湖组为例

来源 :第三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h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塘胡盆地马朗凹陷条湖组发育沉凝灰岩致密油储层,应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衍射等试验手段对其岩石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该致密油储层为中酸性晶屑玻屑沉凝灰岩,储层颗粒极其细小,以玻屑为主,其次为晶屑和少量生物碎屑,粘土含量极低,玻屑成为以长英质为主.根据岩心和样品微观特征分析,认为该沉凝灰岩为火山灰经一定距离漂移后空降于安静水体中所形成.沉凝灰岩储层中发育四类微孔隙,其中脱玻化微孔和晶屑溶蚀微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试验数据分析表明该致密油储层具有中高孔隙度、特低渗透率、高含油饱和度的特征;通过CT扫描和压汞数据分析发现,致密油储层中大量微孔隙均匀分布,且具有纳米级吼道,这种孔隙结构使其具备了中高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的特征.优质的沉凝灰岩致密油储层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受外来物源影响小且水体安静的浅湖-半深湖区是其形成的有利场所,中酸性的火山灰是其形成的内在物质基础,后期的脱玻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是其形成的外部必要条件.
其他文献
本文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的含油泥页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实验样品进行高温抽真空预处理,然后以高纯度氮气为吸附质,在77.35K温度下测定不同相对压力下的氮气吸附量,研究发现,,由于低温氮气吸附几乎不受张力强度效应的影响,而对解吸过程的影响较大,因此,吸附等温曲线更适宜用于孔径计算,从而进行泥页岩储层定量表征。
本文以中国南方渝东南地区海相志留系龙马溪组典型富有机质页岩样品为研究目标,通过页岩地球化学分析、全岩x-射线衍射实验、二氧化碳吸附实验、氮气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SEM扫描电镜实验等方法,同时引进表征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分布非均质性的分形维数等,对页岩储层进行基础地化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微观孔隙孔径大小、分布及非均质性的表征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①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和脆性矿
本文在构造裂缝成因分类的基础上,对克深2气田构造裂缝的成因、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匹配关系进行研究,为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克深2气田储层构造裂缝的形成期次与油气充注成藏之间有较好的匹配关系,库车坳陷油气系统的主要成藏期有3期:即晚第三纪康村早中期(17~10Ma)、康村晚期一库车早中期(10~3Ma)和库车晚期一第四纪西域期(3~1Ma)。第1期以原油充注为主,由于在这一时期克深2气田
分别从不同地区选取了我国海相、过渡相、陆相的页岩样品,利用N2吸附、CO2吸附、高压压汞法对三种类型页岩微观孔隙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了我国三类页岩微孔、介孔以及宏孔的发育情况,并利用N2吸附脱附曲线形态,判断了不同类型页岩的孔隙类型与形态特征.通过研究表明我国海相页岩的比表面积与孔容要大于过渡相和陆相页岩,具有良好的吸附气与游离气的赋存空间.并且海相页岩主要发育细颈瓶状的墨水瓶孔,有利于页岩气的吸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15口井的24个泥岩样品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结果得知,石英含量主要分布在23.9%~56.1%,平均为35.8%,主要分布在20%~40%;粘土矿物总量分布在43.9%~76.1%,平均为63.7%,主要分布在60%~80%;钾长石、斜长石、方解石和菱铁矿仅在样品中分布较少,百分含量小于2.0%。根据化验分析资料,总体上上古生界泥质岩粘土矿物各组分含量较为平均。以高岭石含量
扶余油层储层中致密砂岩分布广泛.本文以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运用薄片鉴定、铸体图像、扫描电镜和包裹体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得出:储层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成岩共生序列为:石英次生加大边-储层沥青-方解石胶结-长石溶蚀、溶解作用;孔隙主要为原生孔隙,其次为次生孔隙;研究区致密Ⅰ类储层分布广泛.油气包裹体发育在石英裂缝、长石和碳酸盐胶结物中,油气包裹体伴随着储层沥青发育,盐水包裹体含量较少
本文就鄂尔多斯盆地城壕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层特征及致密化成因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如下结论:1.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以溶蚀孔为主;2.微米级孔隙和纳米级喉道构成了长7致密储层的孔隙网络系统;3.受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影响,储层在主成藏期前已致密。
本文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致密砂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Avizo8.0软件内置的先进的数学算法,实现了孔喉网络模型的可视化提取和孔隙参数的定量表征,研究表明,样品计算所得孔隙度7.3%,平均孔隙半径为8.91um,最小孔隙半径为1.91um,喉道平均长度12.9um,喉道平均半径0.82um,由于样品较为致密,受CT扫描分辨率的影响,岩心中更细小的纳米孔隙未能识别,导致计算孔隙度结果存在一定
本文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的含油泥页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进行CT扫描(分辨率为400nm)测试,三维重建一个0.48mmX0.48mmX0.44mm的立方体(即1188X1187X1093pixe13),然后在此立方体上针对6个不同位置的区域(300X300X300pixe13)进行三维重构,从而定量分析储集空间非均质特征(如孔隙度、孔径分布等)。分析结果显示:(1)6个不同建模区域的
本次研究实验样品取自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三中、下和沙四上亚段主力泥页岩发育层位。研究中首先测试了原始状态下泥页岩核磁共振响应特征,然后抽真空饱和蒸馏水24h,测试饱和水后核磁共振响应特征。本次实验参数等待时间设定为3000ms,回波间隔为0.2ms,回波个数5000个,叠加次数128次,分别获得了5个泥页岩样品原始状态和饱和蒸馏水24h后的核磁共振T2分布。此外,还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