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域空间、权力结构与生活世界的流变--基于川东北X村改社区的个案研究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k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川东北X社区的经验研究为基础,以空间—权力-生活世界为分析框架,考察了村改社区现代化的变迁历程,以及在国家、市场、乡村精英三者对村域空间转型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在村域空间转型的过程中,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背景下,社区空间的生活世界呈现出不同的样态,从横向而言,表现为内生动力与外在动力的相互建构,从纵向而言,表现为从规训权力主导的政治空间到对话型权力主导的社会空间的演变.村域空间转型作为现代性的后果,呈现出一定的社村特征,即多元文化与多元权力同构的生活世界.社村社区的健康发展在于建立在以社村为本位的国家、社区、市场多元力量的动态平衡.
其他文献
齐美尔认为空间距离是价值、美感生成的源泉,是社会共同体存在的基础.现代现象如技术、货币、艺术等在不断消除空间距离的同时生成了—种心理体验:与原初的东西不断疏远.他对空间距离的辩证现象的揭示是中肯的,但是隐含在其中心理主义是需要被克服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齐美尔通过空间思想的本体论地位及其变化揭示出艺术、价值、知识、风格等的起源。他更重要的作用是揭示出空间上的辩证现象。更为关注他对于科学技术之于空间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转轨与变迁使得人们习惯于借助西方的社会时空理论加以分析,而很少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时空思想对西方的时空范畴进行反身性批判与创造性转化,形成更加科学的时空观念去分析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实践.其实,在中国文化语境下,时间是一个循环往复、轮回更替、无限扩张的运动过程,体现出螺旋式上升与曲折性发展,空间包含着天、地、东、南、西、北等六个方位,具有对称性与可逆性等特性.社
列斐伏尔通过空间与生产两个概念的双向互释揭示了空间生产的三元辩证法,提出了以差异性空间改造资本主义均质化的抽象空间的空间政治学理论.传统的法治空间作为国家政治空间凌驾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空间之上,中国法治化进程不是通过日常生活被法律化形成均质化的法治秩序,而是通过普通民众的法律实践实现差异性的法治秩序.
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长表数据对北京社会阶层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北京的社会空间分化为鲜明的中心、外围和边缘三个地带,社会隔离表现为封闭的住宅小区与周边棚户区及老旧住宅并存的形态.从地区(街道、乡镇)层面看,除了边缘地带的乡镇,其他地区(街道、乡镇)都是阶层混居的社会空间.
推进农民工群体社会保障建设是近年来学者对农民工问题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但农民工参保状况并不乐观.本文选取我国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对他们的社会保险参保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参保状况依然推进缓慢,且不同就业身份、单位性质,对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首先要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促进他们更多地从次级劳动力市场转入
本文基于风险社会学的视角,对信任与风险的理论进行了简要回顾,解读了我国社会当前公众谨慎信任观的形成机理.西方社会学家卢曼、吉登斯、理性选择理论学派均对信任与风险进行了经典的阐释.在风险社会视域下,不信任或谨慎的信任变为了一种社会的常态,这是极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信任危机的表现.建立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信息公开,依法治国是风险社会视域下提升普遍信任的基本路径.
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在长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社会建设领域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建议。概括起来有十个方面,简称“十论”,即社会主要矛盾论、社会建设重点论、社会阶层结构论、社会建设目标论、社会建设任务论、社会建设阶段论、社会建设动力论、社会建设推进论、放手发动群众论、立足中国和放眼世界论。“十论”在学界、政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十论”接地气、讲真话、有新意,比较系统、比较全面,比较深刻,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之一,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学术关注.在各种对于京津冀一体化这一主题的学术关注角度中,基于文化协同发展角度的关注比较欠缺,而文化协同发展又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重要的一维,不可忽视.忽视文化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不完善的.文化作为软实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共时性地进行建设.以B京剧院团在北京各远
本文在吸收和借鉴现有腐败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政治学和经济学在研究腐败问题上的有限性和局限性,力图对腐败问题做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分析,以风险社会学这个新视角剖析腐败风险的类型以及腐败行为的生成机理,构建有解释力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合和创新.同时以风险社会学的视角审视和解释我国腐败风险和腐败问题,在我国腐败问题研究领域中注入新的理论视角、新的解释框架,从而试图在腐败问题研究
费孝通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乡村工业化主张,是以对中国社会实际深入思考和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有其时空合理性与可行性.后来,他又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变迁的实际不断反思、修正和丰富这一思想与主张.费孝通乡村工业化思想中深切的人文关怀,及其思想历程中高度的社会学理论自觉意识,对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与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