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点区域绿化的几点思考

来源 :第三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中国林科院,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4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召开了内蒙古自治区推进重点工作动员大会,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的同时,加快推进道路两旁、村庄前后、园区内外、城镇周边等重点区域的造林绿化工作,以实现"绿起来"与"美起来"的有机统一,提高内蒙古生态建设整体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的目标.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绿化实际和重点区域绿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搞好造林绿化,关键在于解决土地、资金和长效管护机制的难题,从而推动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以实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内蒙古生态建设整体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目标。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提升绿化质量,大力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对重点区域绿化的认识,落实绿化用地,多方筹措,加大绿化资金投入,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齐抓共管。
其他文献
全国地勘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变革之后的地勘单位,必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轨道上运行,参与社会竞争,接受政府经济监督,保持廉洁自律.政府和社会要求地勘单位的经济行为越来越规范,地勘单位要生存、要发展,也会自加压力,主动对经济管理提出更高标准.地勘单位法定代表人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其作为管理者的任期经济责任是必要的、有益的.同时,各个地勘单位的政策执行与经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无疑是对主
"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内容上博大精深,在表现上生动具体,可用于指导地质勘查专业的人才培养和使用.当前,年轻一代地质工作者对野外地质工作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其深层原因是,个人先天素质与外部自然环境的不相容.深刻认识这一法则和规律,并应用到高等院校地质专业的招生和培养,以及地质勘查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地勘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由企业化管理转型为企业化经营成为必然,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是其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事业单位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不适合于企业,因此要切实创新地勘单位内部用人机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管理者才能实现由偏重监督、控制等管理,向支持、关心、督导、激励的方式转变,由人力资源的工具性使用,向为单位发
科学合理确定地勘单位性质,进行分类改革是保持地勘队伍的稳定,推进地质事业发展的基础.结合宁夏地矿局实际,分析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改革的方向及主要措施,包括明确改革方向,确定改革原则,清晰职能定位,优化工作领域,精简职工队伍,自治区编办精心指导,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等,精干了地勘队伍,保持了队伍的稳定,强化了地质工作的公益职能,完善了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
"十二五"时期,中国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程,陆续出台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政策.受此影响,地勘单位管理体制作出相应调整,未来地勘单位用人机制将更加灵活,积极参加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等.北京市事业单位改革和安徽省地勘单位管理改革为其他地勘单位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
新常态下中央地勘单位深入推进改革发展,一方面需要国家关注影响其改革发展稳定的瓶颈性障碍,给予切实可行的帮扶政策,在最大程度上协调解决其历史遗留问题,使其轻装上阵.另一方面,也需要各中央地勘单位抓住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入实施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的有利时机,从优化产业结构、拓宽业务领域、深化内部改革与机制创新等方面下功夫、谋突破,进一步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根据多年来的实践与观察、思考和研究,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区生态绿化中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区生态绿化可持续发展应树立的基本观念及对策建议:加强土地利用政策研究,落实生态绿化建设用地,加强区域生态建设综合研究,科学制定区域生态建设规划,加强科学研究与应用,保障区域生态绿化可持续发展。
郊野公园,以独特的地域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当前旅游和休闲的理想之地.近些年来,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相继进行了郊野公园的建设,有效地增加了城市周边的绿量,改善了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给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了亲近自然、休闲游憩、生态旅游和开展科普教育的场所.天津市政府规划建设16个郊野公园,总面积达到800余平方公里,西青郊野公园就是其中之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安澜事关经济社会全局.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在分析河南黄河下游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森林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河南黄河下游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围绕黄河下游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依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原经济区规划》构筑"四区三带"生态网络要求,结合实践探索,研究提出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培育森林、保护湿地、治理沙地、
青海东部地区是水源涵养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了解决干旱条件下的造林成活以及林木生长问题,应该从植物材料和立地条件两个方面入手,选择抗旱性强、耗水少的节水抗旱树种,运用节水灌溉、蓄水保墒等技术增加土壤水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通过应用和推广多年在抗旱造林中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现有技术的优化整合和组装配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林分和群落质量,是加快青海东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建设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