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儿童变调习得的实验研究(摘要)

来源 :第五届海外中国语言学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调习得研究是汉语儿童声调习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界关于母语为汉语的儿童对于变调习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习得变调规则的年龄(Li and Thompson,1977;Jeng,1985;Shui,1990等)、声调习得与变调习得之间的关系(Clumeck,1980;Wong等,2005等)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但现有研究关于这些问题的结论却很不一致.因此,以2.5-3.5岁的说普通话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横向调查的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年龄组:2;7-2;10、2;11-3;2、3;3-3;6),运用实验语音学的分析手段,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样本量分析儿童习得汉语变调的情况,研究说普通话儿童习得不同类型变调的年龄、变调习得的先后顺序以及习得过程中呈现出的具体特点等问题.经过分析与讨论,得出儿童对于汉语变调规则的习得存在一定的顺序,其中“一”变调规则的习得晚于上声和“不”的变调规则的习得;词汇变调与语音变调习得也存在先后顺序,语音变调的习得要早于词汇变调的习得;实验结果提供了三个方面的证据证明了“一”、“不”单字调的习得要早于变调的习得;儿童在处理变调加工时有优先使用该字原字调和优先使用先习得声调的一些策略。
其他文献
城市绿地,亦被称作“城市之肺”,是城市生态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城市绿地的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其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本文首先总结地域性与地域性景观的概念以及地域性景观在大学建设中的重要性,然后以海南大学海甸校区为例,从大学校园的自然环境利用、大学文化特色传承以及标志性景观营造等
通过梳理我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情况,发现其中存在重馆轻园、人气不足、园园一面的问题.提出从小众到大众、从统一到分类、从局部到整体的创新思路,实现遗址展遗境、展
本着"立足行业、兼顾学科"的原则,确定《园林基本术语标准》修编的工作思路;结合近年来风景园林行业和学科发展状况和需求,使新版"术语标准"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概述标准修编
汉字在被创造和使用的过程中,有的字会跟其他字的形体重合,但二者的音义不同,且无引申或派生关系,这一类字可以称之为同形字(或者称为"异字同形").在近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
会议
语义整合是将细小的语义单元整合成更大的、连贯表征的加工过程,是语言理解的核心成分.在一系列研究中采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考察了左侧额下回参与句子语义整合的机制.
会议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自然山水审美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与自赏,使与山水文化有关的艺术门类也随之得到广泛深入地发展。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的相互映衬、相互借鉴,也使我国古典
"要"和"应该"的核心语义表达的都是前提命题(集)D和当前命题p间的蕴涵关系.二者的差别主要在于"要"关联的前提命题(集)属于信念域1,"应该"关联的前提命题(集)属于规范域。本
会议
在中国有一句话"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意义是相通的.公园是城市的绿色客厅,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园是历史,是展示一个城市发展历程的文化名片;公园是
语言能力研究及其提升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科学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究竟什么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性质是什么,其组织构成是什么,是目前进行语言能力研究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