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在痔瘘病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暨2008国际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态势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d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都在一直不懈地追求健康,为治疗疾病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但人吃五谷,不可能不生病,未病也不等于无病。从中医到西医,从治已病到治未病,治病先防病已成为共识。中医较早就有治未病的认识,在痔瘘病的治疗中有着较明显的效果。中医理论认为从饮食习惯上能更好的预防发病,同时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定时排便、注重药食同源等都能有效地防治和预防。治未病最终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防病意识。
其他文献
中医体质的本质应以肾中所藏先天之精为主,以脾胃运化的水谷精神为补充。肾中精气是决定体质状况的主要物质基础,它是通过作为基础的先天遗传和作为补充的后天获得这两种途径
《温病条辨》体质学说是继《伤寒论》体质学说的之后形成的重要理论。文章从《温病条辨》体质学说之形成、临床体质分类学说、体质发病学、体质辨治观等几方面分析,阐述《温
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思想与"亚健康"防治不谋而合。本文阐述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思想,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思想指导人们通过生活起居应有规律,合理饮食,调摄精神,适量运动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通过对其理论的研究,着重探讨了治未病的现实意义。包括:人类健康理念逐渐向中医"治未病"的诊疗思想转变、"治未病"的亚健康意义、"治未病"理
高血压病的病理特点是气血逆乱、体内重要脏器血供矛盾,从而出现"气虚血瘀"之特点。痰湿质、阴虚质是本病最常见的体质特征,阴虚质又是病变发展的最终固有状态,应尤为关注.本
会议
中医的"治未病"理论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运用于临床治疗,其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的重要危险
高脂血症的西医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对于主要以症状为诊断依据的中医诊疗体系而言,高脂血症的治疗属于"治未病"的范畴,中医药在高脂血症"治未病"的实践有着独特的优势和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
会议
本文阐述了"治未病"的两种含义,并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五脏之间的传变、阴阳的相互关系三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将"治未病"理论与思想运用于肝病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取得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隆氏病(CD),是胃肾肠道中除恶变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和确切的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清楚。中医对炎症性肠病的认识就病因而论多责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