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高中个性化教育研究--以“不分年级制”为视角

来源 :第四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同时,还要解决另外一个重要问题一公平。芬兰教育是质量和公平双赢的典范。在芬兰,教育被政策制定者及学者理解为国家福利的基础部分,国家福利以社会民主为特点,围绕普遍主义与包容性的概念和想法而建立。所以教育被视为每个公民的福利,公平也就成为了芬兰教育的重要属性。公平在芬兰有着更深层的含义,即尊重个人差异,促使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国家课程框架,地方权力机关及学校负责准备学校课程,有权选择教科书及教学方法,教师也可以开发他们自己的方法来测量学生的进步。学校及教师的自治权被公众认为是可以显著影响学校和整个教育系统质量的因素。和基础学校一样,国家教育委员会决定高中学科的目标及核心内容和学习模块。但由地方当局与学校决定与国家课程框架的符合程度。从而保证了学校的多样性及不同地方之间的特色性,形成每个学校及教师一级的个性化教学,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此外,"不分年级制"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个性化教育的核心。"不分年级制"及模块化课程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成为可能。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从认识阶段逐渐发展为推广应用阶段,成为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他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引入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本为着重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以及在实践中完美结合。
本文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从对此问题的认识,思考,讨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开始,结合对化学教学设计的认识,化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思考,以及信息技术对此的支持和发展,都进行了一些归纳和探索。旨在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对培养和提高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尤其是教学设计的能力上,使化学教师能够更多地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看到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促进化学
本文就化学教学论课程体系改革、化学师范生技能训练、学科专业素养提升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化学学科教育转型中师范生培养的具体策略。
论文介绍了化学教学转型时期为提高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而应用思维导图及其软件Mind Manager的行动研究,采用了“认知接受——模仿练习——自主探究”的教学过程,观察新思维方式对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做出了质性和量化的分析,并指出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解决化学问题能力形成的现实意义。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需求,在科学教师教育转型期间,以《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Ⅱ)》的构建与实践,对系统提高师范生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做了专题性研究。从课程设计理念、目标及要求、结构与计划和评价与实施等方面探索了有效途径。
高中生对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变化的理解存在的一定的认知困难,基于此,运用手持技术探究弱碱滴定酸的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认知难点。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电解质溶液的基本理论知识时容易产生困惑,本文通过利用手持技术设计实验,探究酸碱滴定过程中混合溶液pH变化的探究实验,解决了传统实验难以突破的教学难点,解决了学生对混合溶液pH值的判断的迷思。
教育督导评价指标是衡量教育质量好坏的标准,是监督、检查、指导学校教育的前提条件。我国目前尚未出台适合国情、切实可行的督导评价标准,这无疑将影响督导的效率和质量。英国是公认的教育督导强国,其督导评价指标极具科学性,操作性强。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英两国教育督导评价指标的比较提出值得国家构建督导评价指标借鉴的有益的因素和信息。
随着越来越多的打工子弟学生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就读,就入读公立学校对打工子弟学生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显得越发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估进入公立学校上学对小学四年级打工子弟学生学习参与情况的影响。研究调查学生学习参与情况的情感维度,包括对教师、同学、学习和学校的积极与消极的反应。研究者使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2009年的研究数据,该研究针对北京3个区的43所公立学校和49所打工子弟学校(部分未得到政府
会议
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曾说,学校外面发生的事情,比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更为重要。据此,本文试从教育与外部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出现少子女化与老龄化的趋势,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传统学龄人口的逐渐减少与非传统学生的日益增多,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通过分析相关人口统计数据,结合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本文从高等教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