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浊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来源 :第八次李时珍医药论坛暨浊毒理论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pingdu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常见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中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萎缩典型标志及癌变前兆。目前,CAG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西医学的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对症和对因治疗。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有一定优势,许多学者认为,CAG与“浊毒血瘀”关系密切,临床上多以化浊解毒,活血化瘀治疗CAG,取得了良好疗效,故本文从“浊毒”治疗CAG作一简要综述。本文简述了CAG的病因病机及诊断标准,并简述了浊毒理论与CAG二者之间的关系。大量临床治疗都表明中医药对CAG癌前病变具有明显的预防和逆转作用,中医方法治疗CAG己经开始在临床上应用。从浊毒论治,同时进行化浊解毒与活血化血瘀,有利于人体内浊毒的排出。因此采用化浊解毒的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比较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其他文献
中医养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除了医疗保健以外,还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与中医养生相关,其中茶与中医的关系,在普通群众看来与中医密切相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茗”条之下,介绍了他所处在的时代之前,各种代表性医药著作的观点,同时也根据自己的生活见闻和自身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综上,时珍对茶的研究是深入的(因篇幅所限,时珍所引的前人论述未能列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中医学认为其属痰浊、瘀血等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浊毒内蕴,引发此病.笔者经近几年的临床观察,认为毒、瘀存在于本病的整个过程,因饮食损伤,或贪逸恶劳,或情志失调,或外毒侵袭,或痰湿体质,致痰浊内生,浊聚为毒,毒邪日久生瘀,损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PLGC)患者情志的影响.方法:将22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9例和对照组110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胃胀、胃痛、嗳气、烧心等)、胃镜、病理及情志(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胃癌前病变(PLGC)患者情志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
Wissler-Fanconi综合征是一种以长期间歇性发热、皮疹、关节痛和白细胞增多四大表现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杨倩教授认为中医辨证应属气血两虚,浊毒内蕴。外邪入里化热,迫血妄行而见周身斑丘疹,日久耗气伤血,气血两虚,见乏力、纳差;鼓动无力,以致气血津液瘀于体内,而成痰浊内蕴之证,浊毒流注关节阻碍气血,不通则痛,见关节疼痛,毒热稽留不去则身大热等症。本文针对具体病例,治疗以补气养血,化浊解毒为大法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指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幽门吻合术后或胆囊切除术后引起的含有胆汁、胰液等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在胃酸的影响下,对胃黏膜屏障造成破坏,引起H+弥散增加,从而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临床表现多表现为上腹部灼热性疼痛、痞满,恶心,泛酸,空腹呕吐胆汁、口干口苦等症.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多应用保护胃黏膜、促胃肠动力、抑酸、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甚至消失,黏膜肌增厚,黏膜变薄,甚至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临床常表现为:胃脘堵胀、痛或不痛、反酸、烧心、嗳气,或伴有纳食减少,消瘦等.西医应用先进的诊断技术,对本病诊断明确,治疗主要以根除Hp、抑酸、保护胃黏膜、增强胃肠动力等为主,但目前尚无标准的综合治疗方案,并且西药治疗复发率高,长期应用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中医从
目的:观察化浊利胆方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应用消炎利胆片治疗,对照组应用化浊利胆方治疗,共治疗9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利胆方治疗慢性胆囊炎有较好的疗效.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ease,FBD),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根据RomeⅢ标准IBS,主要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未定型(IBS-U),其中又以IBS-D较为常见.目前,西医治疗IBS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不断升高.中医药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显现出明显优势.杨倩教授师从著名消化科专家姚希贤教授并从20余年临床实践出发丰富了"浊毒"理论,临证时注重条畅气机以达到化浊解毒、疏肝运脾、和胃降逆往往效如浮鼓.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指因食管与胃连接部分防反流机制障碍而导致胃或肠道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粘膜炎性病变
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一些疾病的发病率随之上升,随着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不少医家认为临床上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与浊毒存在相关关系,如胃炎、慢性肝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该文献检索关键词为“浊毒”的文献,兹总结临床应用浊毒理论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浊毒理论是中医学的独特组成部分,虽然历代经典文献均对浊毒有不同的记载,但都流于片段描述,未形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