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代谢物质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来源 :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康复医学新进展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kl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前后5 种脑内代谢物质: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乳酸(Lactate,Lac)、胆碱(Choline,Cho)、磷酸肌酸/肌酸(Phosphocreatine/Creatine,PCr/Cr)、谷氨酸/γ-氨基丁酸(Glutamate/Gama -aminobutyric acid,Glu/GABA)波谱变化的研究,探讨上述物质与脑功能恢复的关系。
其他文献
临床上,因胆囊结石、胆囊炎等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偶然发现的胆囊癌病例,称为意外胆囊癌(UGC)。本文分析UGC的影像资料,旨在提高CT和MRI对早中期胆囊癌的诊断能力。回顾分析本院2001年6月-2007年5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11例UGC的CT和MRI资料,提出重视和提高对早中期胆囊癌的认识,可避免大部分UGC的发生。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是肝内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占肝内原发恶性肿瘤的5%~15%。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影像学上极易与肝内其他占位性病变相混淆,术前误诊率较高,临床预后差。因此,提高IHPCC早期诊断在临床上显得至关重要,螺旋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性分析IHPCC35例,结合临床及病理基础,分析总结螺旋CT表现特点,讨论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胰岛细胞瘤多数为良性,少数恶性,分为功能性与非功能性两大类,其中以功能性胰岛素瘤最常见,占60~90%。肿瘤好发部位为尾部及体部,通常较小,大多小于2.0cm,有些甚至只有数毫米。其次是促胃液分泌素瘤占20%,其他少见的胰岛细胞瘤是增血糖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和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较早就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首选方法。因此术前对瘤体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十
判断甲状腺病变尤其是结节的良恶性以决定下一步诊疗措施对临床非常重要。超声检查是发现并筛选可能恶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对可疑病变行细针活检是定性的准确方法,但在国内尤其是基层医院并未得到广泛应用。CT虽然具有辐射损伤,但对于解剖结构的显示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于外科医生的偏好,临床应用较多。本研究通过前瞻性分析一些特征性CT表现,预测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探讨CT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的应用价值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直径在25mm以上的动脉瘤,大约占颅内动脉瘤的2.5%~5%。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占位性表现及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因此容易误诊为肿瘤。术前准确诊断对颅内巨大动脉瘤选择正确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本文收集了14例颅内巨大动脉瘤,分析了其MR表现,对其进行报道。
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是指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破溃脱落形成深浅不一并可穿透中膜乃至外膜的病变,临床上与典型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壁内血肿一样,均可表现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目前对于该病变,国内外影像学研究特别是治疗随访报道较少,本文收集2005~2007年间本院141例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诊行16层CT检查的患者,针对其中12例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16层CT表现及临床诊治,进行总结和分析。
腔隙性脑梗死大约占所有脑梗死中的20%~25%,是由直径40~900μm的深穿支动脉梗死所致,常规MRI很难对其准确定位,也难以明确显示病灶与皮质脊髓束(CST)的空间关系,特别是当病灶位于辐射冠区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是目前唯一能在活体上显示白质纤维束走行路径的方法,运用DTI获得的数据能够重建出大脑白质纤维束的三维微观方向图,我们称之为扩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DTT),它是根据相
腹膜炎是腹腔常见病。分全腹性及局限性腹膜炎;多继发于胃肠道穿孔、腹腔炎症、坏死性胰腺炎、术后感染及肝硬化后等,临床诊断不难;而常见的结核性、癌性腹膜炎的诊断相当困难。本文重点讨论结核性、癌性腹膜炎的S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结核性腹膜炎(TBP)由结核杆菌感染腹膜引起,临床上比较常见,因缺乏特征性表现,诊断比较困难,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对临床诊断有较大价值,但与癌性腹膜炎较难鉴别。
本文对乳腺钼靶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进行了介绍,对乳腺的专业术语和X线征象做出描述,并对钙化的判别诊断情况进行了分析。
动脉瘤样骨囊肿并非少见,近年国内外有较多的综合报道。其影像学表现可种多样,易与其它囊样改变的骨肿瘤相混淆。而且本病还可以与其它骨病伴发,造成诊断的复杂性。根据多年的病例积累,本文报道一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动脉瘤样骨囊肿共71例的影像学诊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