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抖音”现象探索媒介场景理论视域下的短视频发展

来源 :“媒介视域下的艺术变迁”学术研讨会暨2020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dog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短视频平台构建了社交娱乐的新场景,逐渐成为人们娱乐生活中的常用方式之一。其中,“抖音”作为一个广受追捧的音乐创意类短视频应用对于人们的行为和生活产生了影响。本文以抖音短视频为例,借助媒介场景理论,分析短视频的场景建构并探究其对用户生活和行为的影响方式及未来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在近代戏剧改良实践中,存在着西方戏剧观念与本国传统元素相结合的新旧折衷形式。这种形式是由戏剧市场的资源、惯例与美学传统决定的,对资源与惯例的适应是职业剧团能够存续的基本要素。以新派剧为例,它所带有的歌舞伎底色就是人力资源和市场惯例共同的作用,但它的写实性契合了日本的文艺思潮,使它在适应市场的基础上又因这种独特性取得成功。新派剧对故事情节的拓展培养了观众的喜好,推动了日本戏剧从重技艺到重情节的美学转
“超文本电影”指通过不同方式的媒介挪用或仿拟形成超文本特征的电影.作为Web2.0时代兴起的典型艺术现象,超文本电影形成于信息社会的受众变迁和数字时代的审美变化,是电影媒介本体性的凸显,既反映出当下社会中互动性、非线性、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思维逻辑,同时也在电影产业、文化结构、媒介生态等方面对社会产生了反向塑造作用.超文本电影侧重价值理性和实用主义,具有超越传统电影封闭文本叙事的高信息
音乐可视化在当今数字化综合艺术创新制作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多年艺术实践中,作者总结出以联觉为导向的音乐可视化工具来构建音乐-空间联觉性超结构,以此指导音乐可视化创作。作为这种工具的具体应用,在本文中,作者根据巴赫《善牧羔羊》音乐,通过分析其音乐-空间联觉性超结构要素,以四种完全不同媒介艺术实验创作或设计(油画、装置、3D投影、舞蹈),对巴赫音乐进行创意的跨感官艺术表达,从而实现从单一到多元综合的
19世纪以来的视觉现代性运动以格林伯格“平面性”理论为标志,让专注于审美的图像作为“架上艺术”,从图像中分离独立出来。绘画图像作为艺术家主观创造、专注于审美品质的艺术图像,与生活世界中具有美感的功能性图像因为物媒介和时空媒介的不同,存在着根本的审美差异。首先是绘画图像作为人造手工物的媒介平面呈现,借由笔触书写的主体性创作痕迹,拥有更自由的创作空间,能够为观者提供视觉平面和笔触物感的双重审美直观,从
“新文创”时代下的电视剧文本创作和行业生态出现了新的变化。作为“新类型”的网络剧己形成狂欢化的美学风格,并在题材类型不断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出现粉丝圈层化和审美分众化的倾向。借用美国传播学者詹金斯的跨媒介理论,文章认为网络剧的叙事结构具有不稳定性,文本生产呈现出碎片化的叙事风格,文本消费则具有粉丝高度参与化的特点。网络剧的产业运作体现为IP衍生背景下的“精品化”路线,“网生代”导演群体的涌现进一步推动
西方媒介融合的研究和发展较早,我国艺术文化行业在媒介融合方面的探讨和实践的起步都比较晚,随着国内文化经济蓬勃发展和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媒介融合早已成为必经之路。戏曲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至今经历一系列更迭变化,实现多种艺术的跨界融合,自《定军山》起与第七艺术结下不解之缘,戏曲艺术通过电影媒介广泛传播,释放出独特魅力,同时电影艺术汲取传统戏曲固有的文化元素,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基于融媒体的时代背景回顾
“碎片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方式逐渐改变着传统媒体形态,时下,自媒体的出现已毫无争议地成为所有个体的主要信息来源,各种公众号、新闻客户端通过社交网络平台的传播已然成为人们获取多元化信息的渠道。基于此,本文认为,自媒体平台下的舞蹈评论作为新兴的舞蹈评论类型具有着区别于传统舞蹈评论类型的显著特征:在评论主体上呈现去中心化、在评论内容上凸显扁平化、在舞蹈传播中表现出即时化等特点;故而,文章以当下自媒体平台
“vlog式纪录片”是新媒体语境下,传统纪录片与vlog短视频融合的新型纪录片样式,也是“第一人称纪录片”的新媒体化延续与革新。借鉴尼克尔斯纪录片叙事范式、热奈特叙事理论以及后经典叙事学理论发现,“vlog式纪录片”在内容结构、视听语言、叙事视角和层次上,呈现出个性化、生活化、平民化以及主体化特征,在叙事与现实的索引关系中,越来越不再顺从于绝对的客观索引程式,不再回避作为主体“我”的真实所见所想所
世界已经进入到一个由大量色彩、图案、光线、造型等元素合成的图像时代,对于图像的解读也伴随甚至超越对于文字的解读,成为这个时代最具特征的文化景观。全民读图时代,亿万人同时参与图片的制作与生产,人人都是摄影师的背后,是摄影艺术在一个不同文化语境当中审美面向的适时转向。如同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所揭示的那样,艺术的生发与形成,不单是艺术创作者本身自觉的结果,而更是整个“艺术场”,也即包括艺术家所生存的时代等
媒介作为艺术的物性载体,其自身的变革影响着艺术的发展轨迹。从艺术的创作、传播及接受,媒介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媒介作为连接艺术创作内在构思与外在表现的桥梁和纽带,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几经沉浮,逐渐成为艺术社会公共领域的关注话题。媒介与艺术的关系逐渐成为艺术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媒介的物质性、工具性和技艺性随着其科技变革,与艺术创作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关系。如此同时,媒介不断被书写进新的内容,赋予新的价值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