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对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及定量分析

来源 :第二届血管和浅表器官国际超声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及定量分析 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9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性大动脉炎及急性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分别测量股动脉、胭动脉及足背动脉,观察二维图像,发现血栓或动脉硬化斑块要测量管腔狭窄率,狭窄率=(1-Ds/De)×100%(Ds:有效管腔内径,De:血管内径),并观察多普勒频谱改变,测量狭窄远端的收缩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max)。 结果:这些疾病造成不同程度血栓形成,血管壁损伤即管腔狭窄。当狭窄率小于29%时,频谱呈双相;远端脉冲多普勒频谱无明显改变;当狭窄率达到30~49%时,远端流速下降,频谱呈双相;当狭窄率达50~99%时,远端峰值流速进一步下降,频谱呈单相;当血管闭塞时,血流信号极微弱甚至消失。另外血管狭窄程度与临床体征及治疗原则密切相关。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做出定性定量诊断。
其他文献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房颤的治疗仍然是当前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最薄弱环节,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治疗的疗效较差,而且可能有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因此,非药物治疗的手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包括外科迷宫手术、导管射频消融、植入心房除颤器以及起搏预防房颤的发生。本文介绍了非药物治疗手段的进展,并就我国房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目的:改进术中超声技术,评价超声在脑胶质瘤术中对判断残余肿瘤价值。方法:应用改进后脑肿瘤术中超声技术,在37例拟行肿瘤根治术脑胶质瘤患者常规手术术终行超声检查,将超声影像与病理组织学对比。结果:应用术中超声诊断残余肿瘤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5.71%、98.34%和95.25%。结论:通过改进检查技术,获得高质量影像,超声可以作为术中判断残余肿瘤的安全可靠的影像手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是房颤致死及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预防和减少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并发症,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目标。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的抗凝治疗,是整个房颤抗凝治疗中的重要一环。为了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并发症进行了很多临床试验研究,在抗凝治疗适应症、抗凝剂与抗血小板治疗的选择、抗凝治疗的强度、阵发性房
目的:评价超声在功能区皮层下胶质瘤次全切除术中对切除范围控制价值。方法:在15例功能区皮层下肿瘤次全切除术中,以超声引导确定手术入路,实时观察切除范围,在保护正常功能区皮层前提下,指导手术尽量多切除肿瘤。以术后MRI评价超声应用价值。结果:所有15例功能区皮层结构均无手术损伤。超声与术后MRI符合好9例(60.00%)、一般2例(13.33%)、差4例(26.67%),肿瘤容积增加可降低超声符合情
目的:应用能量多普勒、脉冲反相谐波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方法探讨乳腺癌发生与演进过程中血管生成作用及其变化规律,为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监测寻找客观简便的判断指标。结论: 乳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正常乳腺一单纯上皮增生-AH-原位癌一浸润性癌演进过程中,血管生成起着重要作用,PDI、超声造影MVI及时间一强度曲线各主要参数与免疫组化血管生成相关
目的:应用Doppler成像技术检测肿大淋巴结的血流充盈状况,旨在获得反应型、恶性肿瘤转移侵润型以及恶性淋巴瘤(含霍奇金与非霍奇金)之淋巴结不同的血流充盈特征。方法:记录374个淋巴结血流充盈方式,分为5种形式的血流充盈区域(结门区、中央区、结周边区、结周边+门区、结周边+中央区),血流充盈量,即以彩色血流显示多少分为0~Ⅲ级;以及血流频谱PI、RI的特点,进行列表分析和样本均数分析。结果:可显示
目的:比较实时超声造影技术(CEUS)和普通超声(B型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BUS)评价门静脉通畅性的优劣。方法:对32例BUS怀疑门静脉主干或其一级分支有栓塞的患者行CEUS检查。结果:肝移植手术、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或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证实26例患者中20例门静脉栓塞、6例门静脉通畅。①BUS诊断信心评分8.26±1.98;CEUS为9.38±0.95;②BUS敏感性88.2%,特异性3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者进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2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10例下肢动脉内膜一中层不同程度的增厚,占91.7%;75例有不同程度的硬化斑块形成,占62.5%。受累部位以下肢动脉尤其是胫前动脉、足背动脉为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脑静脉的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近年来已有报道,然而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脑静脉报道较少。本文旨在初步探讨CDFI在脑静脉的检测。双侧颞窗缺如未统计入内。 CDFI能直观的观察脑血流动力学的情况,无创伤,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廉价,本作者建议在检测脑动脉的同时尽可能的观察脑静脉血流,以便更有效地全面的了解脑血管,及时发现脑血管疾病,给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内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28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经眼底检查诊断为眼底动脉硬化患者(A)组,根据有或无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病史,分为A1组(190例)和A2组(96例),将同期168例无眼底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病史者作为对照组(B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血流频谱特征,比较两组对象血流频谱Ⅰ型(正常血流频谱)、Ⅱ型(高阻力型)、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