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契丹-辽音乐图形学的两个话题

来源 :中国音乐图像学学会第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为,虽然契丹-辽实行禁书政策,使人们难以看到这一时期的文字资料,但在历史遗址(迹)、墓葬壁画、民间收藏中,却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图像资料,使人们能够透过这些图像看到一千年前的史实。因此,对契丹-辽这一中国古代边疆少数民族音乐历史的研究也只是刚刚开始,目前所见的也只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契丹在世界的影响绝不仅限于在东北亚地区,俄语、波斯语、希腊语中的中国,均被称为“契丹”,当代英语也有用“Cathay’来表示中国这一名称,应该说西辽曾在世界、特别是在中亚地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西辽音乐史的研究还属空白状态,应该说是一个遗憾。笔者认为,耶利大石所建的“哈喇契丹”在中亚和西亚的影响,绝不次于它的前朝——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大契丹国”的影响,因此,要完成一部契丹-辽的音乐史没有西辽部分是不完全的,这一方面目前还处于零状态,需更多有志之士的参与,做更多的工作。
其他文献
韩国电影在二十一世纪前后开始飞速发展,逐渐出现引领亚洲电影风潮的面貌,无论是从剧本构思、导演技巧、后期制作、演员演技等来说,都值得中国电影人学习.尤其是对于人物的构
李玉的电影《观音山》(2010)中的伤痛起源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本文想围绕隐藏在《观音山》中空间象征性的因素来解读这部电影。通过这个解读的过程,会发现这个象征性的因素
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跨身份叙事"的新概念,这是因为人们听过读过见过的世界上,很多的故事都与"改变身份问题"有关.在电影文本中也是如此.而处理此类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最终都
《牛铃之声》,是韩国导演李忠烈花费三年时间拍摄的一部"老人与牛"的纪实影片.通过对于老人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态度的展示,唤起了人们对生活价值的反思与探求,让人们看到了现代
文章介绍了沧源崖画宗教性、世俗性舞蹈图像呈现的史前舞蹈类型及其象征意蕴,阐述了沧源崖画舞蹈图像反映的史前舞蹈的特点及其象征意蕴,即舞蹈者多佩戴羽饰,且上肢舞姿特别丰富
研究阐明:对石窟壁画乐器图像的研究,意义并不在于简单地去论评其是真或是假,更不能不经过考察,直接像物质性的乐器一样加以引用;不能将石窟壁画乐器的认识脱离宗教的母体,要将乐器
文章介绍了数字化音乐图像,包括胶片摄影技术的音乐图像、摄影与数字音频技术相结合的音乐图像等,并探讨了数字化音乐图像的拍摄理论。
太空影像成为中国影像越来越重要的类型,其中涉及音乐的部分,更是至为珍贵的太空音乐图像材料,其在认识太空音乐的存在与发展、太空音乐的传播与应用、人类在太空的音乐生活等许
文章介绍了绘画音乐性的基本定义与功能,阐述了绘画音乐性的表现方式,有移情与想象功能的表现方式和联觉功能的表现方式,最后,就绘画音乐性的作品呈现方式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相关契丹-辽时期遗存琵琶伎乐飞天浮雕、出土壁画、文物的研究,可以看出契丹-辽时期琵琶主要以四弦曲项琵琶、五弦曲项琵琶的应用为主;“弃拨手弹”的演奏方式上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