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0.7Mg0.3Ni2.7Mn0.3Co0.5~xAlx(x=0,0.1,0.2,0.3,0.4,0.5)合金的储氢特性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来源 :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暨首届广西化学化工研究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ang2009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高频熔炼制备La0.7Mg0.3Ni2.7Mn0.3Co0.5~xAlx(x=0,0.1,0.2,0.3,0.4,0.5)系列合金并对其储氢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XRD Rietveld分析显示合金主要由CaCu5型固溶相、LaNi3相和La2Mg17相组成.随着Al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放氢平衡压力逐渐降低,滞后效应也有所减小.电化学测试表明,随着x的增加,合金最大放电容量由326.7 mA·h·g-1(工=0.0)逐渐增大到333.8 mA·h·g-1(x=0.1),然后又降到263.5 mA·h·g-1(x=0.5),合金中适量的Co可以改善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
其他文献
采用水热晶化法合成了含Fe、V和Ti三杂原子的ZSM-5分子筛,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漫反射(DRS)、红外(IR)、电子顺磁共振(ES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骨架上同时引入Fe、V和Ti后仍能形成ZSM-5分子筛结构,但随着杂原子浓度的增加晶粒变大,X射线衍射峰强度下降,无定型产物增加.样品的IR光谱在960cm处有杂原子分子筛的特征吸收峰,DSR和ESR
研究以HMS中孔材料为载体,用浸渍蒸发法制备了InCl/HMS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并考察了不同InCl负载量催化剂对苯和氯苄的酸催化苄基化反应的催化活性.用XRD、FT-IR和N等温吸附等技术表征催化剂.结果表明,所制备的InCl/HMS具有中孔结构;活性组分InCl负载量与催化烷基化活性相关.过多的负载量,造成InCl积聚于HMS载体孔道内,导致催化剂孔容和比表面积的降低,从而降低了催化活性;在
以硅胶为载体,制备了负型的CsHPWO催化剂,将该催化剂用于乙酸与1-丁烯的酯化反应和叔戊烯与甲醇的醚化反应,考察了其活性组分负载量、载体硅胶性质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n(1-丁烯)/n(乙酸)、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对酯化反应中乙酸转化率的影响.与其他类型催化剂的醚化活性进行了对比,并进行了CsHPWO/SiO催化剂的醚化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以低钠硅胶
以TiO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CuO/TiO和CuO-ZrO/TiO催化剂,并在色谱-微反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对NO+CO反应性能,并通过TRP、XRD和NO-TPD技术对上述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经500℃H气氛中还原1h与空气氛中处理的相比,活性有明显的改善,CuO/TiO(6%)对NO完全转化的T=325℃,而CuO-ZrO/TiO(6﹪,10﹪)对NO完全转化的T=3
用TPD和TPR技术考察了K的添加对CO选择性氧化催化剂Pt/γ-AlO的表面吸附性能及还原性能的影响,结合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添加适量KO有助于增加弱吸附态CO的数量,并影响Pt的还原过程,使Pt变得难于还原.当ω(KO)=3.4%时,CO的低温脱附量最大,催化剂还原温度最低.同时,120℃时转化率可达到90﹪以上.
用重量法测试了CoAlPO-5分子筛对甲苯的吸附.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均属典型Ⅰ型,可以用Langmuir方程来描述.甲苯的吸附自由能变化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吸附熵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减小,在吸附量大于0.65mmol/g时变化较大,表明吸附相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开始加强;吸附熵与吸附温度无关.
以歧化松香和乙醇胺为反应物、乙醇为溶剂,在超声波条件下,采用反应结晶耦合的方法制备脱氢枞酸乙醇胺盐,然后经重结晶、酸化还原制得脱氢枞酸.通过5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考察了溶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超声波功率、搅拌转速对制备过程中产物纯度和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脱氢枞酸质量收率因素按显著程度依次为溶剂浓度>超声功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转速;影响产品纯度因素按显著程度依次为反应时间>
采用半连续内部沸腾法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分离金银花中的绿原酸.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萃取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绿原酸产品的纯度及收率分别达到77.8%及6.7%.与传统工艺对比,不但产品的纯度及收率分别提高3.6%及2.6%,而且省去了醇沉工序,溶剂的消耗量也减少31%.此法可用于工业生产.
通过羧甲基纤维素琼脂平板、滤纸条培养基从自然环境中筛选到3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其中木霉1株,青霉2株,分别记为T-1和P-1、P-2.他们都能利用羧甲基纤维素,在羧甲基纤维素琼脂平板上长势良好,而且能使滤纸条较快的崩溃.然后将T-1、P-1、P-2分别接种至以甘蔗渣为主要碳源的发酵培养基上,于28℃恒温培养,从84 h开始每隔24 h分别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结果显示T-1、P-1、P-2具有较高的产
介绍了生物安全科学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介绍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并重点介绍了生物安全三级和四级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和一些注意事项.